而他下方跪坐着一名布衣,兩人高談闊論,讨論天下大事。
嬴政如同遇到知己一般,将自己的抱負訴說出來。
他要一統天下,結束戰國之亂。
為百姓開辟一個沒有戰争的盛世,老有所養,幼有所依。
那名布衣手靜靜的聽着。
良久之後,他持一幅畫卷,要為他獻上地圖,待地圖展開之時,他陡然從裡面抽出一柄短劍刺向嬴政。
此劍正是魚腸!
嬴政眼疾手快,側身避開,拔出腰間佩劍,與之周旋。
最終将刺客荊轲擊傷。
但在場所有人都看的很清楚,并非荊轲殺不了嬴政,而是沒有殺!
他刻意避開了嬴政,露出破綻,這才被嬴政擊傷。
“以你的實力,五步之内應不會失手才是,為何不殺寡人?”
嬴政的聲音傳來。
“我雖為一介布衣,但也知大王的抱負,我想信你一次,看看大王能開辟出一個什麼樣的盛世!”
“你既然認同寡人的理念,那又為何出手?你應該明白,若不動手,寡人自會裝作不知。”
“自古忠義難兩全,我既受人之托取你性命,那斷然不能半途而廢,待我死後,也算給公子一個交代。”
第132章
此言一出,當場就有不少人淚目。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這是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是義!
在忠義難兩全時,荊轲選擇了義,選擇了相信嬴政。
但他不可能活着離開,因為這是不忠,所以他必須要出手。
說無顔面對故友也好,說是求個心安也罷,都随着他的死而消失,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蔣文明忍不住念誦出這句壯行詩。
荊轲的畫面消失。
“這第三物名為帝王之心!為帝者,當心懷天下,或施仁、或施威、或高潔,教化萬民!同樣,在危難之時,也應當立于萬萬人之前,以身為城,庇護百姓。”
随着嬴政的話音落下,太阿劍、赤霄劍、純鈞劍……
剩餘的六柄劍紛紛飛起,落入熔爐之中。
一幅幅畫面浮現,講述着關于這些劍的故事。
不光是這些觀衆,就連一直想辦法攻擊嬴政的吉爾伽美什,也被這波瀾壯闊的史詩級畫面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