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7頁)

  或許,儒門修煉是三?千大道中境界最含糊的一個,并不以實力為尊,最重要?的還是學識、着書、名聲?乃至朝堂官位。實力強大,而學術不如?的儒生在學識淵博、義理獨到的凡人儒生面前?還是要?低頭,最普泛的“大儒”名号,評價标準也不以修行實力作參考。

  因?此儒門浩然氣,隻要?是讀過儒門典籍的,并真心認可理解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不過修道之人往往會忽視這縷微弱的浩然氣,想正式踏入門檻,認認真真修行浩然氣,就是念誦《正氣歌》。

  餘凱風教導趙小路修浩然氣,開?場并不直解,而是帶着他樓前?踱步念誦。

  趙小路第一次跟着念誦,新鮮感十足,念了一遍又一遍,念得要?背下來了,餘凱風還在念,還要?他跟着念,大為困惑,困惑之餘揣度餘凱風到底什麼意思,然而嘴上還要?跟上餘凱風的念誦,沒辦法一心二用,念着念着倒背如?流了,在反複念誦中似乎逐句逐句理解了正氣歌每句話的含義,不知不覺就想起跟着奚存青抄書那段時?日,那些或熱門或冷門的典籍,之前?隻是無意義不加思考的抄寫,此時?忽然盡數回想起來,那些春秋筆法,隐喻内涵,在此刻恍然明悟,一句句浮現心頭,越想越有?味道,不是無病呻吟,每一句都是字字精煉,字字珠玑,細想延伸出去的思考浩然博大,直感人生之渺小,義理之無窮。

  餘凱風漸漸停下腳步,趙小路還沒意識到,直愣愣地念着,直到撞上他才反應過來。

  餘凱風笑道:“恭喜你,你開?天門了。”

第0308章

吳鈎沉浮

  儒門對儒生修煉入門稱為“開天門”,

開天門的方法多種?多樣,反複念誦正氣歌自然進入狀态開悟是最常用?的一種?,餘凱風自己就是,

念了三次就開天門了,

教導他的大儒直呼後生可畏。他還是第一次帶他人開天門,

念了六十多次趙小路才開天門,在念的時候他自己都差點要放棄換别的方法。

  據大儒說過的,念六七十次才開天門的是屬于穎悟能力較差的,

但能跟着持續不斷念六十多次,

足證明恒心不辍,勤能補拙,

日後未必不會有一番大成就,

  餘凱風相信趙小路日後不會差,

當趙小路滿臉愧色地問他是不是覺得自己太笨了,有勞他帶着念了這麼多次,餘凱風搖頭表示完全不介意。他愈發覺得趙小路有意思了,

誰能想到一個在?戰鬥果斷又靈敏的人在念書方面笨笨的還特别認真呢,

認真得都有些可愛了,

被當作師傅的感覺真不錯,滿足感極強。

  既開天門,

即入曲道,求學之路道阻且長,

現世儒生修浩然氣更多是為了延年益壽,

神思清明敏捷,于術法變幻一道研究不太精深,

因此浩然氣修行貴精不在?多,餘凱風特贈書《吳鈎沉浮錄》。此書乃是宏朝開國儒将的自傳,

縱憶前?生,初讀儒典開天門,亂世破家立志安,追随明主征天下,百戰百勝衣錦還。直到燕岚太祖過世,二代皇帝即位,舊臣功将揭旗叛亂,他在?老?邁之際重新披甲,在?戰場上?死戰力竭身亡——後半段是儒将後人所書,詞句簡單,與前半部字字珠玑相比,頗有虎頭蛇尾之感。

  ,盡在晉江文學城

  正是這文采上?的虎頭蛇尾反而是此書的精髓之所在?。光看書前?半段,儒将自傳把年輕時意氣風發的輕狂稚嫩、亂世家破的茫然無措、後順勢奮起的雄心壯志筆道老?練地寫了出來?,不溢美不掩飾,坦然無畏,要留清白在?人間。追随燕太祖征戰天下,與敵鬥智鬥勇,縱遊山水,評排兵布陣,論百器諸武,感浩然長路,皆有獨到見地,因此《吳鈎沉浮錄》又号半部?兵書,對習武之人幫助極大。

  《沉浮錄》後半段,儒将垂垂老?矣,文字風格慵懶了起來?,見多風雨與屍山,有何可畏,在?朝堂上?面對其他官員明争暗鬥大多一笑而過,描寫看上?去簡單了,春秋筆法卻運用?得愈加純熟,為探究《沉浮錄》後半段的種?種?隐喻暗示,有人專門研究考證,整理成書,名為《九泮草堂筆記》,兩書同讀,比之愈看愈讓人唏噓,琢磨明白了隐晦暗示,後人續上?的樸實結尾看着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