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異化體系會根據人心改變……可天道本身不會!天命也有自己的底線。
體系、信仰、法則這些東西,萬民隻要同心,愛怎麼變怎麼變。
不斷地豐富體系,其實是有利于天道的。
一切正如羅閻所說,天道就是在不斷地幹涉現實,竊取自然權柄,有利于此的,它肯定會實現。而人要刑殺它這種事,天道直接無視了,天道不可能自殺。
如此一來,天命雖然會順應人心影響,但又有一面篩子。
天道隻要存在,就不會輸,它隻有兩個狀态‘天命’和‘走向天命的路上’。
哪怕動用更強的奇物,悖逆大勢,它也會不斷地糾錯,永無休止,直到它赢。
妙寒歎息道:“黃帝之策在那個時代完美,但他遲早會死,後繼者也頂多鎮壓天道一個個時代。”
“而炎帝,想的是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又不切實際。”
衆人慨然,炎帝治本,但卻是純粹的空想,沒有切實可行的方案。
他萬民歸心要殺天,天道也可以不實現,等于什麼都沒有改變。
黃帝才是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解決了問題,起碼搞定了天道兩千年。
修士們呆滞地聆聽着,内心唏噓。
炎奴沉聲道:“無論多少人想要刑殺天道,天道也不會理會這種人心麼……”
妙寒歎道:“這應該是真的。”
“據我所知,炎帝世代傳承,而黃帝幾乎是在末代才出現。”
“也就是說,一代代炎帝都要逆天滅天,抗争了很久。如果不是一點用沒有,又怎會有黃帝站出來,走别的法子呢……”
衆人心想是啊,能治本,誰要隻治标呢?
炎黃都是逆天者,他們其實都想徹底消滅天道,隻是黃帝更現實,而炎帝更執着。
隻見炎奴好奇道:“有很多個炎帝嗎?”
“沒錯,先秦史籍記載,炎帝一脈極其古老,僅僅炎帝名号,就傳承了十數代,更别提古老的神農氏,還在炎帝之先。”妙寒說道。
她讀書甚多,不管魔道仙宗有什麼獨特傳承,反正世俗關于上古的記載,她全都讀過。
“《潛夫論》記載,有神農墾出常羊,感任蟻,生赤帝魁隙,身号炎帝,世号神農,代伏羲氏。其德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
“炎帝神農氏,母曰女登,遊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山,生炎帝。人身牛首,有盛德。”
“《山海經》則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
“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颠,是複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大荒北經》又提到,後土生信,信生誇父……”
“《大荒東經》又提及: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誇父……”
她洋洋灑灑,将她所認知的炎帝世系,一一道出。
這讓炎奴十分喜歡,縱然有很多人格記憶,但這些書卻是沒讀過的。
他自己沒讀過書,就喜歡妙寒滿腹經綸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