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4頁)

  若非光武帝依靠世家得天下,改變了‘遷關東豪族以衛長安’的國策,令世家做大形成門閥,則根本不會出現後來的曹操、袁紹等地方豪強自行募兵割據的情況。

  “我離開神洲時,還隻有五陵,那時特意回鄉看了看,何其繁盛。”

  “劉徹擇選五陵少年郎,關中六郡漢家子,追亡逐北,痛擊猃狁氏,以緻于漠北無王庭。”

  張辟疆帶大家遊曆各大漢陵,不斷為大家講述昔日長安内外的繁華,關中百姓的富足,以及飲馬瀚海的強盛。

  雖然那時候,他已經一百歲,早已脫離俗世,可依然充滿自豪,熱血澎湃。

  妙寒歎息,他當然知道漢之強盛。

  又因為天下精華都在關中,所以募兵時,隻需要從長安旁邊的衛星城招募年輕豪傑即可,稱為‘五陵少年郎’。

  打猃狁氏也頂多擴大範圍到關中六郡,而且隻要良家子,即富足的農戶子弟,稱為‘六郡良家子’。

  就靠這五陵與六郡,打遍天下,建立強漢威名。

  沒有人可以在關中以外的地方,發展出強過中央的勢力。

  朝廷掌控關中,就能掌控天下。

  然而王莽從内部篡權,又有光武帝解開了地方豪族的枷鎖,大漢還是倒了。

  先是失去京城的繁華,随後又經曆漢末董卓、李榷郭汜的摧毀,直到前不久羌渠胡蠻叛亂,攻入長安洗劫。

  關中再也沒有昔日的景象,到處破敗不堪。

  “嗯?”

  “什麼!他們還敢盜掘皇陵!”

  忽然,張辟疆瞳孔一縮,瞬息間沖向了另一座陵邑。

  衆人急忙跟上,隻見一群羌渠士兵,正在熱火朝天地大挖陵墓。

  他們搗毀了地面建築,已經剖開了封土。

  “這是霸陵,是文帝的陵墓……”張辟疆呢喃着,手中劍已經自動出鞘。

  魚秧子眼疾手快,立刻按壓上去:“辟疆,你現在的身份,若斬出這一劍,與炎奴親自斬出沒有區别,必定天翻地覆。”

  “我們馬上就要得到人皇名額了,為了一座陵墓,不值。”

  炎奴見到挖墳,倒是沒啥感覺。

  他當然知道入土為安的重要,阿翁總跟他說,平生沒啥盼頭了,能好好活着,最後落葉歸根,葬在家鄉,便是安足了。

  不過尋常窮人家哪有什麼陪葬品,炎奴見一群胡蠻士兵,身後有許多馬車、牛車,盛滿了金銀,很多東西上還帶着土,并且款制與當今不同,顯然是陪葬品,剛從陵墓裡挖出來。

  他不禁困惑:“在墳裡放那麼多值錢玩意兒,這不是欠人挖嗎?”

  張辟疆皺眉看向炎奴:“你這是不知道文帝的功績和偉大啊。”

  炎奴撓頭:“不是,這跟他功績有何關系?他再有錢,放這麼多在墳裡,埋在地下,也遲早會被人挖的。”

  “現在阻止了,以後也有人挖。他若是跟老百姓一樣,這些士兵也不會如此大費周章。”

  “……”衆人無語,怎麼跟他解釋文化、禮法這些東西的意義呢。

  但着實無法反駁,隻得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