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降祥瑞,預示我大晉國運昌隆啊!”
面對天雨粟,浔陽郡太守連忙寫下賀文,要上表朝廷,他的治下出現這等祥瑞,亦是他這個郡守的功勞。
天子被殺,中原淪喪,萬民都對大晉失去了信心。
如今國家剛剛在南邊重建朝廷,正是需要提振朝野風氣,宣示國家正統性的時候。
還有比天雨粟,這等祥瑞更能代表大晉國運尚在的嗎?
天子一定大肆嘉獎,他憑此功績,說不得能入得中樞為官。
“太守大人,也有可能是仙人神通啊。”一名文士說道。
浔陽郡太守一笑:“自古廬山多有仙蹤,确實有可能是一位至聖至賢的大仙,所施展的神迹,但我更相信,這是天道啟示,降聖人救我華夏。”
“我雖未修仙,但亦是談玄論道多年,身有玉骨,可以望氣。”
“方才廬山上的雲中,隐隐有天機輪轉,此必為天道所為。”
施展無用的神迹還好說,高深修士都能做到。
但這種直接降粟米,鋪天蓋地的手筆,可是實打實的送糧食,對凡人影響太大,等于一次性廢掉自己。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誰會去做?
所以古往今來,這種事罕有聽聞,就算有也是很小規模的,比如讓某人家裡的糧食滿倉。
浔陽太守繼續說道:“上古之時,倉颉造字,故而天雨粟,鬼夜哭。”
“如今神洲山河破碎,當有聖人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
“故而天道啟示,降下功德之雨粟。”
說着,他已經寫好了表文。
不管事實如何,表文之上,隻能寫是天降祥瑞,将功勞歸結于天子。
“快馬加鞭,立即送往京城。”
手下連忙照做,随後那名文士說道:“太守,如今百姓蜂擁趕往米山所在,城中萬人空巷。”
“要是朝廷得了消息後,要我等把天降粟米供上去,以充實國庫大倉,該如何是好?”
聽到這,浔陽太守臉色變了,這是個問題啊。
朝廷最近在養兵,非常缺錢,而軍糧是重中之重。
如今天降粟米,這麼多,足以支撐百萬大軍一整年了。
他光報上去祥瑞,面子上是好了。可要是朝廷找他要糧可怎麼辦?他若拿不出足夠的糧食來,不僅無功勞,反而有罪!
“快!召集府軍,戒嚴米山所在。”
他立刻調動起了軍隊。
而與此同時,浔陽城的百姓,面對無數糧食,陷入瘋狂。
南方雖然沒有大的戰亂,但為了提防北方的威脅,朝廷數次增加賦稅,擴展軍隊部署在江漢平原一帶。
再加上衣冠南遷,大量貴族公卿,在南方圈地,将原本的百姓劃為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