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6頁)

  這個書上沒有記載,少正卯和他的學說,都被孔子滅了個幹淨。

  孔子認真道:“少正卯此人,小人之桀雄,曾名揚于世。”

  “我與他相辯,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曰戰車疾馳于道,馬受驚,隻可變道,不可勒馬。有萬民縛于正道,有一人縛于斜道。”

  “問我是殺萬人行正道以救一人,還是殺一人行斜道以救萬人。”

  衆人一驚,好犀利的問題,這種情況,是選正道,還是斜道?

  炎奴撓了撓頭,這個問題有些詭異。

  他問孔子:“你怎麼答的?”

  孔子說道:“我打死了他。”

  “哦?”炎奴一怔,想了想,哈哈大笑。

  然而其他儒者卻笑不出來,世家權貴們全都驚駭。

  史書記載,孔子殺少正卯,但不知道為什麼殺的,因為他把少正卯的學說都毀滅了。

  隻說少正卯心智強大而危險,行事偏離而堅定,言辭虛僞而無法辯駁,學問博大卻又醜陋,緻力做錯事而不是恩澤他人。

  有傳說,孔子是和少正卯論學問,辯不過,惱羞成怒,把少正卯殺了。

  可這豈不是成了醜聞?世家們為了維護聖人權威,紛紛掩蓋此事,或是為其開脫。

  沒想到,孔子複生,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說:我就是打死了少正卯。

  這豈不是承認了,他回答不上少正卯的問題,而惱羞成怒嗎?

  孔子正色道:“少正卯之言,真正的罪惡,不在于殺一人還是萬人,而在于有人高高在上,把人縛于車輪下,還要逼人選擇正道還是旁道!”

  “世道禍亂的根源,就是總有人創造如烈火灼心般的規則,煎熬萬民。”

  “逼迫人們,在壞與更壞之中,兩害相權取其輕。”

  “可既然都是‘害’,就都不該做。從來就沒有人可以劃定正道和斜道,提出這般問題的人,才是罪無可赦,當天下共誅之!”

  炎奴颔首,沒錯,憑什麼逼人做出這種選擇。

  霎時間,他想起了大災之年,戰亂之中,無數百姓都要面臨煎熬的選擇。

  是丢棄老人,還是丢掉孩子?是餓死男人,還是餓死女人?是殺死熟人,還是殺死陌生人?

  無數的家庭都在煎熬,制造這些問題的人卻高高在上。

  “孔子你說得好啊!貴族讓百姓去考慮餓死誰的問題,餓死老人,餓死妻子,還是餓死孩子?亦或者全家都餓死?”

  “可他們為什麼不能都活下來?為什麼一定要餓死誰?”

  “為什麼一定要在壞和更壞之中做選擇?”

  “是誰做了這個規則?做出這個規則的人,是所有人民的敵人。”

  炎奴一直以來,都知道想要太平,一定要反抗蒼天,一定要蕩平門閥權貴。

  可都是一種樸素的理解,知道這麼做是對的,但背後的原理他說不明白。

  如今孔夫子一句話點透,終于讓他講清楚最核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