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3頁)

  原因不明,但主流說法還是大規模火山噴發,和闆塊運動導緻氣候變化的說法。

  而能造成極其劇烈氣候變化的,依舊隻會是海洋生物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恐龍崛起。

  起因還是岩漿,執行兇手還是藻類,導緻氣候異常。

  誰讓海洋中最大的生物群是藻類,它們還是最底層的生産者。

  藻類生活環境的改變,就如同GM要給地球生物圈投擲一次檢定骰子。

  無論是泛濫還是變少,都會影響氣候、水質。

  如果擲出‘大失敗’,那地球直接改版。

  最後,最熟悉的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

  原因有很多種說法,小行星撞擊、氣候變化。

  但不管是什麼,氧氣含量銳減到現在的20%。

  哺乳動物與開花植物就崛起于這樣的時代,但也僅此而已了,如果氧氣含量再提升或者下降,都是人類技術所無法解決的災劫。

  比恐龍的無力,并好不了多少。

  幾萬年前,随着原始人類的腳步遷徙向全球,又一次出現了物種滅絕。

  這一次悄無聲息,沒有岩漿噴發、伽馬射線等壯觀景象,但是其滅絕程度之徹底、時間之短暫,恐怕都是前五次難以比拟的。

  因為生物,才是改變地球最大的工程師。

  生物,才是殺死生物最多的兇手。

  人類會使用火和工具,并創造出許多大自然罕見的東西。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後,對生物栖息地的破壞堪稱巨大。

  我并不關心海鮮能不能吃,反正我不喜歡吃。

  水循環下,淡水的污染情況,倒是值得關心,但客觀上,人類的技術還是有法淨化水的。

  可是,大氣成分的改變,氣候異常變化,則是人類技術再發展一千年,也是無能為力的。

  那是真正的絕望,隻能看着。

  而改變氣候最猛的是太陽,改變氣候最多的是藻類。

  全球百分之七十的氧氣,都是藻類提供的。

  而影響藻類生存環境最大的是洋流……

  關于核污染水随洋流擴散影響的推演視頻,我看了。

  從宏觀層面講,它擴散到哪些國家,根本不重要,核污染在洋流裡,這很重要。

  因為最終一定是影響全球的,‘國家’并不是地球生态圈的基本單位。

  生産者才是,如同貝塞爾的焊死者,他們是最底層,但影響力遍布全球,深入到所有階層。

  對它們的無視,将是人類最大的傲慢。

  如果藻類爆發,就是氣候異常,如果藻類減少,就是冰河時代。

  如果藻類基因變異,那直接地球更新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