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頁)

唐春曉知道她誤會了,忍不住擡眼看她,那眼中與其說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倒不如更像是面對一個自己深愛的長輩。

隻是因這兩個身份重合在一起,卻叫她對她的感覺越發的複雜。

“一開始,我隻是想要報答你……如果不是老師把我從那山裡接出來,我或許……早就已經死了。”

唐春曉,本名叫唐春草。

從一個孩子的名字,其實可以看出父母對她的用心程度。

而她的名字,便是父母随意取的,就像春日裡漫山開遍的雜草,毫不起眼。

她當初被那對夫婦買回家,其實是為了生孩子的。

農村人有一個說法,如果女人一直懷不上孩子,可能是孩子的緣分不夠,需要先往家裡帶一個孩子,這個孩子便會幫父母帶來他們的親生孩子。

這就是唐春草被買下的唯一目的。

而如養父母所願,在唐春草來到這個家裡的第三年,養父母果然順利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本該是一次完美的“合作”。

可人往往都是忘“本”的,當初那對夫妻想要親生的孩子所以收養了唐春草,卻在達到目的後,開始嫌棄這個多餘的孩子礙眼。

于是唐春草成了家裡一個多餘的孩子。

養父母開始對她疾言厲色,開始讓小小的她幹家裡各種活。

給弟弟洗尿褲,洗碗,喂雞,喂豬,帶孩子……

唐春草從小就是這樣苦過來的。

那時的她不知道自己不是親生的,隻當這是父母重男輕女。

這種事情在村裡很常見,唐春草心裡知道,但她依舊覺得難過,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

她唯一能想到改變現狀的辦法就是讀書。

所以她學習一直很刻苦。

直到讀完小學,養父母卻不想讓她繼續念了,理由是家裡供不起兩個念書的孩子。

在這樣偏遠的山村,九年義務教育很難實施,唐春草想要繼續上學,但她知道單純請求他們憐惜自己沒有用,所以她提出了另一個他們不能拒絕的理由。

隻有讓她繼續讀書,她才能繼續輔導弟弟的功課,幫弟弟順利考上大學。

養父母對這個唯一的兒子十分看重,對他的期許也很重,聽說是為了讓兒子上大學,再想到兒子那慘不忍睹的功課,兩夫妻答應了。

唐春草以輔導弟弟功課為條件,順利上了初中。

可也僅僅隻上了一年。

因為兒子的功課毫無起色,兩夫妻不想浪費時間,想讓唐春草辍學打工養弟弟。

那是唐春草第一次激烈反抗。

也因為那次反抗,她遇見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

唐伊人。

她說她的眼睛像她女兒,她也很想有一個那麼美麗端莊的媽媽。可她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