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思想進化,大家覺得是金木水火土構成萬物。
但又随着科技進化。
人們認識了分子和原子。
19世紀末,居裡夫人證明了原子不是最小物質。
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這次科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最小的粒子。
但其實沒過多久,誇克概念橫空出世。
人類的進化過程,始終是:無知——猜測——論證——認知。
當然,其中的‘猜測’部分,經常人們總結為神學。
劉弟凝視面前的小羅寶,愛惜的揉了揉他的小腦袋,“那你獲得了什麼樣的研究成果?”
羅寶興奮了起來,“過去的一年中,我進行了7萬3千5百1十1次粒子碰撞!”
“在7萬零1次時!”
“我将将亞原子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然後噴射出充滿氫氣的低壓氣泡室,當這些粒子與氫核碰撞時,它們産生了一組我不熟悉的...新的粒子!”
“我雖然沒有看見它們!”
“但當這些粒子從碰撞點擴散時,它們會留下極小的氣泡,從而暴露出它們的軌迹!”
“它們是存在的!”
“但之後,它們像是隐藏進入了空間!”
“我很不理解,又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我要捉住它們!”
“後來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一個思維誤區。”
“它們其實沒有隐藏進入空間,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空間!”
劉弟駭然。
這孩子的思維辯證能力,真的強!
他找到了‘空間’嗎?!
卻見羅寶一拍桌面,一道虛空投影出現,那是他所有實驗結果的數據模拟畫面。
卻見兩個亞原子粒子碰撞的位置,延伸出了三個小氣泡。
當然,這畫面是靜止的,因為那些體積微小到10的負32次方納米的小氣泡,早就在出現的一瞬間就同時消失了。
随即。
畫面變化,相繼出現了接近100次的碰撞結果,次次都有這種小氣泡!
100次的靜止畫面層層羅在一起,便出現了如一簇鮮花一般,成錐形濺射的小氣泡群!
劉弟心中贊歎。
這種小氣泡,是某種未知粒子的軌迹沒錯了!
而那種未知粒子的本體,可能還要小上無數倍,窮盡所有放大設備,可能也觀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