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姐家,吳秀華正在院子底下乘涼。
屋裡明明有電風扇,也舍不得開。
“三姐夫不在?”
“去村部了。不過他留了信,找了個關系,正好這條線上的人你都熟,你親自去跑最合适。”
吳遠接過三姐從屋裡拿出來的紙條。
好嘛,還真是熟人。
怪不得陳大姐處心積慮地買走了那把黃花梨太師椅,敢情是送給親爹,劉主任他老丈人了。
劉主任老丈人陳老先生,剛從縣領導班子退下來,轉到縣人大養老了。
理清這關系,吳遠直言道:“那就請陳大姐帶個話,我請他們吃頓飯,三姐夫也跟我一塊去呗。”
吳秀華一聽,自是喜出望外。
“幺弟,你有心了。最近你三姐夫有心往鄉裡活動活動,要是能搭上這條線,就妥了。”
吳遠卻有些疑慮:“陳老先生已經轉人大了,會不會人走茶涼,說話不管用?”
“那倒不至于,鄉鎮一級的人事調動,他還是說得上話的。”
吳遠點點頭,重振信心:“就算人走茶涼也不打緊,隻要他能給咱指條路子,咱們該花錢花錢,該請客請客。三姐夫有這麼好的機會,當然要全力争取。總之,我全力支持。”
打吳秀華家出來,吳遠沒有回家,直接折返回到機關大院。
找到劉主任家門上,跟陳大姐把這事一說。
陳大姐滿口答應。
一切水到渠成。
隔天晚上的飯局上,吳遠還額外替三姐夫備了一份厚禮。
總不能請陳老吃一頓飯,讓人辦兩件事。
沒這個道理。
陳老先生聽了他的事兒,當場答應下來。
本來就是政策框架内可以操作的事兒,又是國家試着鼓勵的方向,他沒什麼為難的。
至于熊剛的上調一事,陳老先生也提點了一句。
“從村支書到鄉裡這一步,未必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風光。”
這是一句忠告,也是一句實話。
熊剛誠懇地表示接受,但依舊堅持,想要進步。
這不難理解。
畢竟熊剛剛剛三十出頭,沒必要在村支書上幹到楊支書那樣的年齡。
想要沉澱下來,那是四十歲以後才會考慮的事。
吳遠也很贊賞三姐夫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