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10頁)

  前世千禧年之後,很多人憑着這門手藝,在勞動力密集的大工地上,輕輕松松地拿着一份大工的工錢,真正地實現靠技術吃飯。

  模闆一支好,3月31日一早,靜等着混凝土澆築。

  半天功夫,就澆完了。

  接下來就等着一層主體結構凝固,再進行二層紮鋼筋、砌牆作業。

  就在這時。

  村部打來電話,說是陳應乾調查組工作結束,準備離開了。

  吳遠帶着老代等人回到村部。

  就見陳應乾一臉熱情,趙果滿臉崇拜,程向東如喪考妣。

  調查結果不言自明,攻守之勢瞬間逆轉。

  吳遠心裡揚眉吐氣,面上卻明知故問:“陳主任,查出什麼問題來沒有?”

  人精似的陳應乾,豈能聽不出吳遠話裡的揶揄之意。

  但調查造成廠裡停工三天,還不許人家有點情緒麼?

  陳應乾想得很開。

  更何況,對他來說,吳遠沒問題更好。

  結交一下,說不定日後能成為一大助力。

  于是直言道:“沒有任何問題。”

  吳遠身後的老支書幾人,以及老代這些師傅們當即放下心來。

  接着就聽陳應乾贊歎道:“我是真沒想到,區區一個小廠,财務工作能做到如此細緻,條理分明。見微知著,我現在總算明白,興旺家具廠為什麼能賺大錢了。”

  縱使吳遠不是那麼膚淺的人,也被這馬屁拍得格外舒服。

  相比之下,先前的那點小插曲,實在算不得什麼了。

  “陳主任,辛苦了三天,别忙着回去了,留下來吃頓便飯。”

  吳遠趁機相邀道。

  陳應乾一幅原則臉道:“多謝吳老闆的美意,但公務在身,不便久留。咱們改天,改天?”

  送走陳應乾幾人,楊支書一回頭就長出一口氣:“可算是把這幫喪門星送走了。”

  “爹,話不能這麼說。”吳遠笑着道:“至少他們查過這次之後,咱們也能過段消停日子不是?”

  “說的也是。”楊支書接過女婿遞過來的華子道:“聽說他們這樣的工作組,查到哪兒封到哪兒。所過之處,寸草不生。咱們這家具廠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了,多虧你這孩子當初做事,留了個心眼。”

  這話題,吳遠沒有往深了聊。

  積極納稅這還好說。

  引入幾個村集體參股這事,則經不起仔細推敲。

  于是就轉換話題,問起道:“爹,二哥打電話回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