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答案是什麼,鄒甯都不得不重新審視起,這家自己誤打誤撞進入的公司。
它絕對已經超過了一塊跳闆的價值,一塊從家裡獨立出來的跳闆。
也許好好幹的話,甚至有可能成為職業生涯中,濃筆重彩的一筆?
其實賬不能像鄒甯這麼算。
溫女士這種大客戶單子,是公司開業以來唯一的一筆。
包括黃琦雅的裝修案例在内。
而且每天一筆,也超過了公司的承接能力。
不過鄒甯對于公司前景的估計,卻沒有錯。
是以,她的改變和決定,依舊是正确的。
7月16日,正趕上星期日,三伏天。
路上多走一分鐘,都是受罪。
開着空調的騰達公司,立刻成了避暑勝地。
加上周日回黃家巷小區的房主本來就多,躲進來避避暑,順便就把裝修合同給簽了。
吳遠也是萬萬沒想到。
裝修合同從最初零星的十來單,轉眼增至二十來單。
已經超過公司目前裝修隊能承接的上限了。
讓他們排隊等着裝修?
那不可能!
誰家好不容易斥巨資買的房子,不是為了盡快從三世乃至四世同堂的老房子裡搬出來?
等?等不了!
吳遠簡單評估了一下工程量。
二十來個單子,除了溫女士那單5萬塊,大都是5000塊到30000塊區間的裝修方案。
各家各戶追求的特殊設計,往往集中在電視背景牆,客廳吊頂,入戶玄關,以及偶爾的主卧吊頂和兒童房設計。
各家都不多。
但湊在一起,反而很齊全。
好在衛生間吊頂和廚房吊頂沒有特殊的要求,省了好大一部分工程量。
加上這年頭廚房還沒有成套的櫥櫃,裝修也都簡單,于是又省了一部分工程量。
即便如此,吳遠也至少需要組織起5個工程隊。
并且需要排好計劃,按照工序進行統籌管理,同步開工,交替進行。
好在,這些單子全都集中在黃家巷小區。
師傅們轉移項目工地,也就是上下樓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