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楊國柱頓時有壓力了。
起初這廠一百來号人,他這個副廠長,還做的遊刃有餘。
可過個年的功夫,就膨脹到三四百人的規模了,那感覺就跟一個連擴張成一個營似的,換誰能沒壓力?
戰術戰法,着眼點,大局觀,全都不一樣了。
不過一看吳遠這雲淡風輕的樣子,楊國柱又突然忍不住較勁。
我能讓個小輩看笑話麼?
有壓力?
有壓力也得幹!
不就是三四百号人麼?
吳遠回到廠長辦公室沒多久,喬四爺就帶着姚組長、鐘組長和彭組長過來了。
應該是剛才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原先獨立負責工場的姚師傅、鐘師傅和彭師傅,如今都是一個獨當一面的班組長了,直屬喬四爺管理。
他們一起過來,那鐵定是關于木工車間的事。
吳遠跟衆人散了一圈的煙,除了喬四爺,其他人都起身恭敬地接下。
等到煙點着了,吳遠直截了當地道:“辛苦我師父和各位師傅提前一天來上班了,車間那邊有什麼需要廠裡協助的地方?”
仨組長都齊刷刷地看向喬四爺。
于是喬四爺道:“我們剛才在車間碰了個頭,把新進木工的安排大概碼了一下。”
“首先廠房夠大,場地夠寬敞,加人加機器,餘地都還足夠。”
“其次這新進的100來人,怎麼分配到各道工序上,相應加多少設備,才能保證整條産線的效率,我們列了個表,廠裡面得增加相應的機器和設備。”
趁着喬四爺說話間,鐘振遠把手頭的單子交給了吳遠,上頭是木工鉛筆寫的一些數字,列在粗略畫就的表格中。
吳遠隻是掃了一眼邊道:“這個一會交給楊廠長。不過機器采購需要時間,這段時間内,師父你們怎麼安排新進的木工師傅們?”
喬四爺在煙霧中眯着眼道:“這個好辦,讓他們一帶一,發揮傳幫帶的作用,盡快适應咱們的生産工序。”
其他仨位組長也都是這樣想的。
吳遠卻提出道:“師父,這樣會不會影響整體的效率。你看這樣行不行,把各道工序安排出一台機器來,形成一條專門用于培訓的産線,用來對新進師傅們進行培訓指導。”
“培訓産線的老師,選那些能說會道的老師傅專門負責。這樣一來,對全廠效率影響最小。”
喬四爺若有所思,仨組長微微點頭。
“總之你們商量着來。市場部那邊訂單,并沒有因為春節這幾天放假而有所下降,反而逆勢上漲了近2成。咱們這産能能不能盡快跟上市場需求,就看你們的了。”
最後這番話,既是鞭策,也是鼓勵。
畢竟廠子發展勢頭好,不用多說别的,師傅們自然幹勁十足。
喬四爺和仨組長春風滿面地走了。
吳遠也起身把單子,送到隔壁的楊國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