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于簡化到極緻了。
再講究一些的,會讓家裡的主人,拿着裝修師傅的大錘,象征性地敲一下要砸的牆,讨個吉利。
再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女人當家做主。
也就流傳成了一個說法,說是要女人敲這第一錘,才算吉利。
今天倒也巧了。
黃老那身體條件,這一錘掄起來怕也夠嗆。
加之他沒來,讓黃家大姐來掄這頭一錘,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吉時還沒到。
黃家大姐先拿了條華子出來,給吳遠,讓他散給各位師傅。
吳遠更是毫不藏私。
當場把一條華子拆了,分給了十位師傅。
起初孟師傅還不願意接,推辭了很久,其他師傅也都有樣學樣地不敢接。
吳遠就直說道:“也就今兒這一回,你們都拿了。算是給主家讨個彩頭,今後好好幹活,把這四合院翻修的漂漂亮亮就行。”
不得已,孟師傅這才接了,其他師傅也都跟着接了。
揣在兜裡,喜不自勝。
畢竟一包華子頂好幾天的工錢呢。
孟師傅揣起了華子,這才問吳遠道:“老闆,那系了綢子的大錘,要不要換成咱們師傅的錘子?”
施工隊有兩位瓦工師傅的,自帶的工具那都是包了漿的。
而黃家大姐準備的那把錘子,明顯是新買的。
連标簽還沒撕掉。
吳遠一聽,也就從善如流了。
叫過正跟顔如卿說着閑話的黃家大姐道:“咱把那錘子換了吧?咱們師傅都有自己的工具,後面真敲牆,肯定也用咱們自己個的工具趁手。你這把也能拿去退了。”
黃家大姐一聽也有道理,就掂了掂施工隊王師傅的大錘,覺着還行,就認同道:“你說得有道理,那就換吧。至于這把新錘子,就留給你們。”
讓人家拿去退,是吳遠出于,為主家省錢的習慣性思維。
卻忘了黃老這樣的大戶人家,這新錘子怕是都退無可退,不如直接留給施工隊省事。
于是吳遠叼着煙,親自把王師傅的大錘領過來,把新錘子上的紅絲綢,換到這把包漿的舊錘子上。
最後确保紅綢子還紮得漂漂亮亮,才算完事。
就這麼一通折騰,吳遠胸前的衣襟便濕透了。
這還沒入伏呢,天就熱成這樣了。
真到14号入伏,不定得熱成啥樣。
日頭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