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黃老的喜好,吳遠卻是拿捏的死死的。
這一點,說不定連黃家大姐都沒吳遠摸得清楚。
黃老甯願這騷臭飄十裡的傳統四合院,也不願意搬進裝修現代奢華的大别墅。
無非凸顯地是一個,人老了容易念舊的特點。
吳遠查了,黃老參加鬧革命之前,那也是個豪紳出身。
身家和名望在故鄉,沒有全城首富那麼顯赫,起碼也得叫得上一個黃半城。
當然,這些傳聞有些野史的味道。
但也說明黃老當年也是成長在大戶人家。
所以吳遠在翻修改造整個二進院的時候,凸顯的就是一個大戶人家的格局和風範。
假山造景,雖然占地方,但也必須得有。
即便達不到過去大戶人家後院、中庭那種亂石嶙峋的地步。
起碼也能借助于現代的設計和手段,增些新光,添些新彩。
這樣,黃老在追思憶舊的同時,照樣能夠老懷甚慰。
為了這新舊大宅門的差異,而欣慰,而自洽,而心安理得。
果不其然。
等到黃老踏入二門的那一刻,瞬間就掙脫了大閨女的攙扶,顫巍巍的身體,瞬間充滿了活力和力量。
即便是黃家大姐再度攆上兩步,趕上去攙扶,也依舊被掙開了。
對此,黃老可是有着自己的理由。
畢竟當年他年幼,在黃家的大宅院裡奔逐打鬧時,可沒人攙着扶着。
小丫鬟們都被甩得遠遠的,近身不得。
更何況,如今的宅院内,燈光亮度更與過去那蠟燭的熒熒之光并不相同。
地燈,廊燈交相輝映。
在襯托中一種令人心安意境的同時,遠勝黃老塵封記憶中的‘大紅燈籠高高挂’的場景。
黃家大姐見狀,再次湊上前來,勸慰道:“父親,你别激動。”
畢竟這個時候,大家夥都各奔各廂,進屋參觀去了。
老爺子身邊沒旁人了。
然而黃老卻突然笑了。
笑得像個天真無邪的孩童一般道:“我不激動,我心安。心之安處是故鄉!這院落裝修得,讓我想起你爺爺奶奶還在世時的日子咯。我又怎麼會激動?”
黃家大姐難以置信,這話聽着分明就是矛盾的。
但她不敢死犟。
沒什麼比自家老爺子順心遂意來得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