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第3頁)

  吳遠這個農村出身的大老闆,竟然也是懂享受的。

  今晚有翻譯胡瑤在場,薩拉終于得到機會,跟吳遠探讨了一下芬迪家具代工産能的提升問題。

  對此,吳遠實話實說,坦誠了即将在京郊建設第三個家具廠的計劃。

  如此一來,上海的曼迪菲家具廠的産能分配,無疑會更加靈活。

  轉天一早,3月14日。

  首都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

  打在車身上,越下越髒。

  看得馬明朝極為鬧心。

  今兒是薩拉回新加坡的日子。

  而朱迪和設計團隊,因為合同細則仍需研究敲定的緣故,得緩些時日。

  吳遠起了個大早,簡單對付了頓早飯,就把薩拉和胡瑤送到機場。

  随後才轉向北四環,放任朱迪和她的設計團隊彙合。

  騰達辦事處這邊,事務繁多。

  一方面要升級為分公司,招兵買馬。

  另一方面要逐步接手亞運村項目。

  辦事處僅有的人員,都猶如上緊了發條的時針,每分每秒都轉個不停。

  就這樣,還有不少絡繹不絕的中小老闆,聞着味兒地找上門來。

  尋求合作。

  不光是要挖金老闆的牆角,連挖陸金安牆角的都有了。

  3月15日,惱人的小雨終于停歇了。

  按照約定的日程,姜寬過來采訪的時候,順帶了一份首都日報過來。

  上頭在頭版的右下角旮沓裡,登出了一則簡短的通訊。

  盛會落幕後的亞運村,或将開發轉為社區。

  整條簡訊,短短一百來個字,可謂是真的言簡意赅。

  好在這一百來自之中,該提到的人員和單位,都提到了。

  也算是達到了新聞的完整性目标。

  隻是這時效性,實在令人難以恭維罷了。

  由于吳遠對本身自傳性的采訪,本就存在抵觸。

  見狀就跟姜記者商量說:“咱們能不能換個角度?就比如盛會落幕後的亞運村,将何去何從?”

  一聽這話,姜寬是心有疑慮的。

  這般開放性的标題,是很容易引發其他筆者口誅筆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