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把馬明朝喚過來了。
不多時,徐招娣開着奔馳也過來了。
車後面就跟着再度折返的大姨子楊沉魚。
一見人都到齊了,楊支書倆手一拍,“那什麼,咱走吧?”
吳遠擡腕看了看道:“這才幾點,正好我媽下餃子了,你們都多少吃點。”
一聽是丈母娘下的餃子,老丈人當即就沒話了。
這一下午,老伴也沒個依依不舍的表示的。
怕是全都在這碗餃子裡了。
不吃不行!
而楊沉魚不是頭一回出門。
自然知道,這時間富餘的很。
畢竟在彭城上車的時間,是十點多。
哪怕是七點出發,都照樣趕得上。
不過中午的餞行宴剛吃過不久,大家夥也都沒吃多少。
意思意思。
吃過之後,村裡的千家燈火,一家家地亮起來了。
兩輛車子也在門口,打開了前大燈。
吳遠堅持跟着上了車,一道往前送送。
雖然該交待的全都交待了,但有他跟着,就莫名地讓人覺着安心。
從北崗到彭城火車站的這條路,對于明朝和招娣來說,都夠熟悉的了。
所以即便是晚上開車,依舊順順當當。
八點還差幾分,兩輛車就都到了彭城火車站。
吳遠把幾人送到候車大廳,裡頭擠擠嚷嚷的,什麼人都有。
老幾位一下子緊張起來。
這是跟外界脫節多年,又突然發生連接的緊繃感。
吳遠不以為意,隻是暗中提醒幾位把身份證和車票拿在外面裝好。
不要跟大錢或者錢,混在一起。
楊支書很想倚老賣老,堅持支棱着。
可在耳邊嘈雜喧鬧的連番沖擊下,不得不服老地道:“小遠,現在我能相見,你八八年那會出來倒騰國庫券,有多不容易了!”
果然老丈人是懂得callback的。
這話不僅是他對吳遠創業之艱的一種體會,也是對當初二兒子血本無歸的一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