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暴怒完了問題還是得解決,對方既然不答應,那就隻能走訴訟了。
法務總監被喊了過來,他這幾天在努力研究這個案件,現在感覺很不錯。
“馬總,我認為不管從什麼方面來看,我們這邊輸的可能性都很小,邏輯上來說這收益就應該是公司的……”
經過了法務總監的一番話,馬鵬點點頭,他的想法也是如此。
分析完了,旁邊一個市場營銷方面的副總接着說道:“而且馬總,就算對方赢了又能如何,他周毅有錢有時間可以來打這樣的官司。”
“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哪怕有案例在先也不可能有多少人會打官司。”
他們這些做市場的腦子很清醒,阿毅那樣的是個例,對于其他人來說,大家每天賺錢就夠辛苦了。
怎麼可能因為這麼個屁事就去打官司,那才是有病呢。
就算可以抄作業也不行,不是專業人士,單單固定證據起訴都很費事。
馬鵬點點頭,自己這次好像被吓着了,對方再怎麼樣就是一個人而已。
得益于之前那些公司的教訓,海立公司方面自然不可能去網上發什麼動态。
就這麼平平靜靜地過去就行了,最好根本沒人知道。
如果對方敢在判決之前把情況發到網上,他們這邊就會找茬了,你這是想用輿論幹預司法!
但海立公司并沒有想到,這個世界上有個詞語叫蹭熱度。
到了現在阿毅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收割機,隻要和他沾邊的事,那都能引起很多讨論。
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在抵制騰達,阿毅好像要破産的時候,那關于他的新聞更是熱度高!
最重要的是,法院是會有開庭公告的,這玩意是公開的,誰都能看到。
民事訴訟法一百三十六條有着明确規定,公開審理的案件是必須要将當事人姓名,案由,以及公開審理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公告的。
這樣旁聽人員才可以進行選擇,是否去旁聽這個庭審。
“一枚法學僧”,現實名叫李想,短視頻平台最近稍微有點熱度的一個自媒體,同樣也是學周毅,隻是因為先天不足,所以很多事較真都虎頭蛇尾。
但盡管如此,也吸引了一些目光。
今天,李想和往常一樣正在互聯網法院随便看着,結果突然間在最新的開庭公告那裡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周毅?這不是阿毅嗎?他又有案子了?”
沒有猶豫,李想趕緊開始查詢,這沒費什麼功夫就查到了。
隻是看着查到的東西,李想感覺自己以前都白學了。
“電視開機廣告費收益糾紛?”
這一句話透露的内容可是太多了,關鍵是,這玩意起糾紛咋也不可能是個人用戶和廠商吧?
雖然搞不清楚,但不妨礙他發到網上。
于是很快,一條名字叫“阿毅最新訴訟,從未有過的案件”視頻就被發到了網上。
他在各大平台都有賬号,所以幾乎是全平台同步發送。
基于大數據,像是周某人的觀衆們,菩薩兄,媛姐這些,他們很快就被推送了這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