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4頁)

  陸偃接過了小太監手裡的一碗玉春茶遞到了皇帝的手邊,他垂着眼簾,一張臉依舊妖冶迷人,“皇上,行刺的事,臣已經查清楚了,是高昌人幹的,隻不過,恐怕背後還有人,暫時,臣還沒有眉目。”

  錦衣衛查了兩天了,也還沒有眉目呢!

  “阿偃,還是你厲害!”皇帝端起茶喝了一口,清冽的茶香瞬間安撫了皇帝急躁的心,“這麼說,是捉到兇手了?”

  “是,皇上。”陸偃順手整理榻幾上的奏折,将一份永昌伯府請立的奏折壓在了最下面,一面道,“請皇上再寬允臣兩三日時間。”

  “不急,你不要急着辦事,先把身體養好。”皇帝看着陸偃突然想起了什麼,“這次,你是立了大功了,隻是,朕賞你什麼好?”

  陸偃的動作稍緩,微微一笑,“皇上,臣什麼都不缺,一身榮辱都系于皇上,為皇上效命原本是該份該當的事。臣這次能夠死裡逃生,于臣,皇恩浩蕩。”

  聞言,皇帝龍心大悅,臉上的笑容更盛,“說起來,這次幸好遇到了謝大姑娘,朕倒是沒想到謝眺養了個好孫女。阿偃,你說,朕賞點什麼給謝大姑娘才好?”

  “皇上,臣也不知道蓋賞謝大姑娘什麼才好,這兩天也一直在想,也沒想出個好的來。”

  是啊,謝大姑娘出身高貴,一個姑娘家,錢财于她沒有用處,這還真是為難。

  陸偃想了想,道,“皇上,謝大姑娘乃女子,即便賞賜,也應當是由皇後娘娘出面妥當。”

  也是,皇後乃後宮之主,女子知道女子的心思。

  皇帝覺得這主意不錯,正要起身去後宮,看到陸偃推到手邊的奏折,習慣性地問道,“可有什麼要事?”

  陸偃這兩天沒有在邊上伺候,皇帝案桌上堆了好些奏章,他看着就煩了。但軍國大事,除了陸偃,他誰都信不過,原本打算慢慢看,陸偃一來,三兩下,便幫他分門别類地處理好,送到手邊來的,自然是一些緊要的。

  陸偃雖然在養病,但天下事沒有逃脫他耳邊的,單看奏折的條款,便知道裡頭的人禀的都是些什麼事,更何況方才他把挑出來的幾個,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

  陸偃撿重要的說了說,比如禦史彈劾義武侯之子洪言珵擅騎禦馬,兵部侍郎上奏設火器營……

  說了約有一盞茶的功夫,條分縷析,皇帝很快就對一團糟的朝政做到了心中有數,陸偃方才略歇,從最底下抽出了一封奏折,恭敬地雙手呈給皇帝,“皇上,這次遇襲訊查一事,請皇上親自過目。”

  皇帝接過了奏折,是錦衣衛指揮使呈上來的,他一目十行地看過了,扔到一邊,瞧着不滿,“人都死光了,還查什麼?羅綱辦事,越來越不成體統了。”

  陸偃知道,皇帝對羅綱的不滿,遠不是這次沒有查出個所以然,反而讓東廠查出了眉目,而是祥瑞縣出現白虎的祥瑞這件事就是錦衣衛報上來的,當日的安防也是錦衣衛所領,結果出現了皇上遇刺的事。

  若非錦衣衛那是第一親衛,羅綱被皇帝信任了這麼多年,皇帝肯定早就降罪了。

  “皇上,看到兵部侍郎的這份奏折,臣突然想起,東倭人據說從西番那邊弄來一種火器,比咱們的高明,隻需要兩個人就可以扛着跑,射發之後,裝彈丸的時間也隻需半盞茶的功夫,這火器雖然暫時上戰場能夠立下的功勞有限,可也不能讓東倭那種彈丸小國超過了大雍。”

第55章

賞賜

  這話,幾乎毫不費力地就激發了皇帝的好勝心,軍備上無小事,東倭的确是個彈丸小國,但關鍵是,就在大雍的東南面,彼此能夠遙遙相望,可謂雞犬之聲相聞,而東倭動辄就騷擾東南沿海,一直以來,就是大雍的癬疥之患,暫時不傷性命,但若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也會釀成大患。

  皇帝沉思片刻,便想通了這其中的關鍵,他挑眉看向陸偃,“阿偃,你對這火器營有什麼看法?”

  陸偃唇角含笑,弓着腰,恭敬地道,“皇上,臣以為,這火器營的統領,既要懂作戰,還要是名儒将。”

  “哦,這話怎麼說?”

  “大雍的火器營沿自前朝,常駐于京城,裝備年年都在換新,每年撥的銀兩不少,可不論鳥铳還是大将軍炮,還是老樣子,這些年也沒個長進,反而讓東倭那起子夷人跑到前頭去了。”

  這一說起來,皇帝也滿是氣,他思來想去,突然憶起一人來,“阿偃,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了,文武兼備的,滿朝中,還真有一個。”

  謝元柏!

  陸偃愣了一下,皇帝忽然哈哈大笑,他指着陸偃,得意地道,“你也有想不到的時候吧?想當年,還是朕點他的探花郎,他的女兒也才救了你一命。”

  “皇上是說謝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