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4頁)

  沈芒作為書畫大家,一手狂草獨步天下,曾被建元帝請進宮來,為皇子們開筆。這副字,曾被建元帝譽為“天下第一狂草”,後來由建元帝賜給時任太子的僞帝,僞帝被壽康帝兵圍自刎之後,這副字便一直被壽康帝收藏,時不時地拿出來觀摩,品鑒。

  陸偃走到了案邊,目光落在了左側右下角的一枚小印上,眸光微深,很快便收拾了異狀,不由得微微一笑,道,“沈書聖的字,筆勢飛動,神态自如,每個字往往一筆呵成;絕衆超美,無人可拟,一瀉千裡的壯美氣勢。”

  皇帝邊聽邊點頭,“阿偃的眼光獨到,與朕曲意相通。”

  皇帝将字推到一邊,陸偃順手接了過來,将字卷起來,仔細用絲縧纏好後,用明黃色的绫布袋子裝起來,收進黃檀木雕龍紋地櫃裡去。

  皇帝隻掃了一眼炕桌角上的奏折,漫不經心地問道,“折子裡都說了些什麼?”

  陸偃揀幾件主要的事情一一說了,又把處置意見對奏了一遍後,将最上面的一個奏折拿起,放到了皇帝的面前,“陛下,祥符縣的縣丞奏上來的折子,據說又有村民在山上看到了白虎。”

  自從上次遇襲之後,皇帝沒想到,祥符縣的縣令還敢拿“白虎”說事,他眉頭緊鎖,不悅地道,“這是要再把朕诳過去的意思?”

  蕭恂才來奏報,說那白虎是前朝李二太子勾結朝中不知道是誰,布下的一個陰謀。

  隻是若真有白虎的話,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他是仁事關祥瑞,臣不敢不奏。”陸偃從容不迫,道,“臣已經派人核實了折子裡頭說的事,當地的白石村不止一個村民親眼看到過白虎,且是在青天大白日。臣以為,好事多磨,白虎之事,應當不是祥符縣縣令杜撰而來。”

  白石村位于鐵圍山的南山腳下,村子不大,村民均是獵戶。

  祥符縣縣令第一次上奏,有人看見鐵圍山上有白虎,便是白石村的村民看見的。

  白虎乃天之四靈之一,《淮南子》中記天之四靈與黃龍,又稱為天官五獸。說白一點,白虎乃是天上的神獸,自古以來,神獸臨世,均是因為人家有聖王。

  王者德至鳥獸,則白虎動。王者仁而不害,則白虎見。白虎者,仁獸也。虎而白色,缟身如雪,無雜毛,嘯則風興。

  壽康帝也比較謹慎,祥符縣的縣令上奏有白虎後,皇帝也并沒有興師動衆,而是帶了幾位近臣,微服私訪去祥符縣看個究竟,誰知,剛剛出城便遇到了劫匪,若不是陸偃挺身而出,壽康帝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駕崩了。

  壽康帝懷疑有人故意用白虎作為幌子,引他出宮,行刺殺之事。

  此事因陸偃受傷,一開始的調查,是由錦衣衛來負責,但消息還沒有傳出去,祥符縣縣令便畏罪自殺,吊死在衙門,行刺的那些人要麼畏罪潛逃,難尋蹤迹,被捕的也都服毒。

  若非陸偃,壽康帝可以肯定現在自己對這件事還是兩眼一抹黑。

  照理說,縣令已經畏罪自殺,一應親眷全部下獄待審,縣丞應當是避之不及,如何還會再次上折子堅持村民們看到白虎之事?

  皇帝将折子一目十行地看完,未置可否,将折子扔到一邊,問道,“阿偃,你是怎麼看這件事?”

第92章

舉薦

  “皇上,祥瑞的事,乃是大事。若有人利用這件事圖謀不軌,一來陷害忠臣,二來好好的祥瑞将被化為烏有,恐惹上天震怒。依臣之見,皇上不妨委派人前往白石山,若真有白虎,則恭迎白虎還朝,若無白虎,也可徹底調查此事到底是何人為奸。”

  皇帝深感驚詫,漆黑的眼眸中流露出迷惑之意,目光落在折子上,似在思考什麼?

  陸偃無奈一笑,“陛下,因為事關祥瑞,白虎乃王者仁壽,無論是錦衣衛和東廠,都不宜着手處理此事。”

  陸偃說完,便躬身而立,似乎沒有察覺皇帝猛然擡起來的眼,隻靜靜地等待着。

  “阿偃,你對朕這片赤誠之心,實在叫朕感動,也唯有你處處為朕想得周到。若朝中人人都如你一般,又如何會有這麼多事?”

  “皇上,臣一身榮辱均系于皇上,臣對皇上的忠心不敢稍有怠慢。”

  錦衣衛原本的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但自從僞帝自刎于宮門前,壽康帝登基,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多行陰詭之事。而東廠更是不必說,但凡進昭獄的,少有能活着出來。

  這些均非仁君所為。

  雖說錦衣衛和東廠所為,均是出自皇帝的旨意,但,事關仁君名聲,壽康帝在這種時候才不會把廠衛作下的孽算到自己的頭上。

  皇帝認真地想了想,問道,“阿偃,派誰負責這件事比較合适?你可考慮過合适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