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8頁)

  蕭恂和陸偃都是人精,自然是看穿了俞應治的心思,兩人相視一笑,也均覺得此人可堪用。

  陸偃便道,“俞先生曾經是在工部任職吧?”

  俞應治一聽這話,一顆心狂跳,他雖然在種田,可是,憑他一己之力,若是想大面積擴種的話,肯定很難,他原本還想着,要找郡主借幾個人幫忙呢,幸福來得太突然了!

  俞應治忙起身,朝陸偃長揖道,“在下曾經在工部觀政,後在平江府下轄的一個縣當了縣丞,後辭官不做,遊曆至今,若非遇到郡主,在下今日或許曝屍荒野,家破人亡。”

  陸偃微微點頭,“兩榜進士,曾經又是庶吉士,如此經曆也實在是可惜了。大多書生,受經書洗滌,若非有人在一旁教導如何洞明世事,多會一股子書生氣,眼裡容不得沙子,這些年,先生一路遊曆,不知有何收獲?”

  這便是考究了,論起年齡,俞應治比陸偃大得多,當得起陸偃的爹了,可是,此時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一點,人與人之間,天賦高低,當真非人力能為啊!

  俞應治想了想,謹慎地道,“是在下一葉障目,官場浮沉,能者居上,如同兩軍對壘,唯有勇往直前,奮力厮殺,方能開辟一片疆土,施展作為!”

  這一刻,俞應治如醍醐灌頂,朝陸偃深深作揖,“多謝陸大人教誨!”

  陸偃掀起涼薄的眼皮子朝他看了一眼,他手中握着酒杯,端起來輕輕地抿了一口,“三個月後,你去戶部報到吧,本座給你個機會,讓你任戶部主事,主管紅薯推廣,三年後,若能有一番作為,西北各州府哪怕能有一分田地種紅薯,本座升你為員外郎。”

第699章

君臣

  于俞應治而言,升不升員外郎,能不能從正六品升到從五品,他都不在乎,他激動,是因為,不管是陸偃還是蕭恂都很重視紅薯的推廣。

  而這,恰好是利國利民的一樁大事,眼下大雍最有權勢的二人能夠關心這國計民生之事,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他看到了希望。

  “下官多謝陸大人提攜,下官當用力推廣紅薯,三年之後,西北之地無餓殍!”

  “好,西北之地無餓殍,這句話,我喜歡,當浮一大白!”蕭恂舉杯,大家一起幹了一杯。

  十一月中旬,通往京城的官道上,馬蹄聲陣陣,在京城的周圍,消失了良久的東廠番子,又躍入人的眼簾。

  為首的青年,一身大紅彩繡麒麟袍,身後的披風獵獵作響,雄鷹的眼睛用一枚紅色的彩珠點睛,欲要展翅騰空。

  最後一抹晚霞照在南熏門的城樓之上,瞭望的甲士看到這一行人,不由得吃驚不已,慌亂之下,嗓子都破音了,“督主回京,開城門!”

  厚重的城門被緩緩打開,陸偃朝兩側的甲士看了一眼,身後的米團亮出了陸偃的腰牌,馬兒不減速,從城樓下飛速而入。

  城裡,宵禁後的大街上,唯有巡邏的五城兵馬司的人還在遊蕩,看到東廠番子,震驚之餘,紛紛避讓,也忍不住看向最前面的昳麗青年,即便這兩年他不在,但京城依然控制在他的手裡,他的威名依舊鎮壓着這座京城,令人不敢輕舉妄動。

  時值寒冬,陸宅門口兩棵巨大的榆錢樹隻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條,粗壯的樹幹顯得古樸蒼勁。

  如意門被打開了,一切如往昔一般,門口的小太監忙上前來,牽過了馬,陸偃翻身而下,進門的時候,他的腳步頓了一下。

  一切都這麼熟悉,一切也都顯得如此陌生,短短兩年時間,他明明住在小胡木巷陸宅的日子屈指可數,明明在此之前,他在這裡住了近十年時間,可他心頭眷念的,卻是西疆的陸宅。

  那裡曾是他出生長大的地方,之後,這一生所有的喜樂都在那裡。

  東暖閣裡,皇帝如今醒來的時間越來越短了,似乎是有所感應,陸偃進來的時候,皇帝醒過來了,看到陸偃,他恍然若夢。

  “阿偃?”皇帝不确定地喊了一聲,他以為自己病重,出現了幻覺。

  陸偃慢條斯理地上前來,到了榻前,彎腰行了個禮,“臣見過皇上,皇上氣色看起來還不錯。”

  陸偃還是那個陸偃,可是皇帝瞧着,一切似乎不一樣了,他愣了一下,朝陸偃伸出手,“阿偃,你扶朕起來!”

  陸偃沒有搭手,而是朝身後的太監瞥了一眼,一個太監忙上前來,要扶皇帝,皇帝啪地打了他一下,執拗地看着陸偃。

  陸偃一笑,吩咐那太監,“想必皇上又改了主意,不想起來了,你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