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9頁)

  “大舅舅,您與其成日裡多想,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事。如今朝廷上,皇上已經久不理事了,很多事都是陸大人和内閣商量着辦,本就舉步維艱。我想,您不如寫信給書院的人,讓他們從崔家族學裡選一些,書讀得不好,但忠心,又肯做事的人出來,交給陸大人定奪。”

  說起陸偃,崔應卿也不得不提醒謝知微了,“如今朝政都是陸大人在把控,微姐兒,大舅舅沒有别的意思,就是不知道殿下有沒有留意這些,會不會留意?”

  謝知微不太喜歡聽别人對陸偃的猜忌,哪怕這個人是對她極好的大舅舅,她皺了皺眉頭,“大舅舅,以後這些話,您想都不要想,盡早把它忘了。”

  崔應卿想着自己是關心則亂,他道,“如此甚好,是大舅舅不慎言。”

  謝知微見自己一句話,讓大舅舅如此自責,也是很不舒服,“大舅舅,您也是為我們着想,這些話我當沒有聽見,您也不必往心裡去。”

  崔應卿忙道“好”,又囑咐了她幾句,無非就是現在蕭恂不在,她一個人,要是有什麼事,一定要讓人去跟崔家說一聲。

  謝知微起身送崔應卿,“大舅舅,我都記得的,您回去後幫我問問外祖母,我得了空就去看望她老人家。”

  “你事兒多,你先忙你的,你外祖母身體好得很,聽了你的話,每日裡晚飯後都要在院子裡轉幾圈。”

  崔應卿走到門口,突然想起一件事,問謝知微,“襄王殿下在這邊,世子大婚,你有沒有安排人去通知一下京城那邊襄王府的人?”

  謝知微拍了一下腦袋,她忘了,不由得很不好意思地看向崔應卿。

  這事兒要是傳出去,世人不會說襄王不在乎襄王府的人,必然會說謝知微傲慢,不把襄王府的那些庶母們放在眼裡。

  幸好大舅舅提醒,這要是到了婚期臨近的時候再想起來,或是想不起來,忽略了,那才是真正的說都說不清了。

  襄王不是個操心的,他從未主動問過嫡長子的婚事,交給謝知微後,他就當了甩手掌櫃。

  而容氏本就不是襄王府的人,她也想不起要操心這些事。

  但眼下出了這樣的疏漏,謝知微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把這事兒圓過去。見此,崔應卿便出主意道,“王爺想必也不曾想過要把那邊的人接過來吧?”

第806章

疏忽

  襄王當然沒想過要接,不是他不想接,而是想都沒想過要接,不過是幾個年老色衰的側妃姨娘,幾個見面了都認不出是自己兒女的庶子女,橫豎,下面的管事們也不會把他們餓死了。

  崔應卿猜到了,便道,“如今王府已經拾掇出來了,原本就是為世子大婚而準備的,之前你之所以沒有去說,就是想趁着這次機會,把那邊的人接過來。”

  “你父王不想去接,那是你父王的事,你提出把人接過來,将來那邊的人知道了,還要念着你的好,也就不會記得你今日對她們的忽視了。”

  說到這裡,崔應卿難免多說了幾句,“你平日裡讀史書,也當知道,越是小人物越是不能忽略和得罪,多少人都是靠小人物扭轉乾坤,又有多少人壞事,就是壞在小人物手裡的。”

  這些,謝知微都知道,她跟孩子一樣聽着大舅舅對她的教誨,說完了,她忙謝過,“大舅舅,我知道了。”

  崔應卿卻依然很不放心的樣子,恨不得幫她把這件事給圓過去,卻也知道,這事兒,他肯定是沒法插手的,道,“你去忙吧,找個管事送我出去就是了。”

  謝知微讓杜桂送大舅舅出門,她忙去了容氏的院子裡,正是三春好日子,隔扇都打開,陽光灑了進來,風兒吹進來,滿屋子的花香。

  花楹正在和容氏讨論用哪個花色做一件春衫,容氏笑道,“我是最不耐煩這些了,既然這些料子都是郡主挑的,哪一個都好,你随便選一個穿着舒服的布料,可不要那種绫羅綢緞的。”

  花楹為難死了,她服侍容氏久了,還不習慣自己做主。

  謝知微便過來一一看了,挑了一匹藕荷色的細布綿綢,道,“媳婦瞧着這就很好,做一件長衫,夏日裡穿着必定涼快。“

  花楹松了一口氣,“郡主好眼力,我就想不到這一點去。”

  穿衣吃飯本就是一門學問,花楹在容氏身邊這麼多年,不會想不到,她隻不過是聽容氏的習慣了,自己不會做主,這樣的性格,将來如何在襄王府生存下去呢?

  襄王爺的幾個側妃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但這些都不是謝知微能操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