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婉清走後,謝知微坐在椅子上良久都沒有吭聲,玄桃吓死了,後悔不該讓姑娘和薛庶妃這種不正常的人說話,她不由得在一旁勸道,“姑娘,您可千萬别聽薛庶妃的,您和薛庶妃不一樣,您将來是宸郡王正妃,哪怕宸郡王将來納側妃,也越不過姑娘去。”
謝知微一聽蕭恂要納側妃,就有些不舒服,她嗔怪道,“你胡說什麼呢?還沒到那時候呢,說這些做什麼?”
玄桃雖聽着姑娘語氣不好,但好歹,姑娘沒有把那些話聽到心裡去,松了一口氣。
過了臘八便是年了,袁氏越發忙起來,好在家裡有錢氏、海氏,還有三個姑娘家能夠幫忙,她每日裡也還有喘氣的時間,晌午過後,她正在扶雲院小憩,聽說謝知微從宮裡回來了,她忙坐起身來,問道,“大姑娘到了哪兒了?”
“母親!”謝知微挑着簾子進來了,在袁氏身邊坐下,袁氏見她眉眼間有些疲色,心疼得不得了,将女兒拉進懷裡,“你就在我這裡睡會兒,看看你,都累成這樣了,你說你才多大點兒,成日裡操不完的心。”
次日小年,兄弟多一些的人家,都開始吃年飯了,一大早,袁氏在聽事堂處理完了事,回到院子裡,謝知微已經生龍活虎起來,盯着謝明溪在寫字。
袁氏才喝了一口水,正要問家裡的燈都整理出來了沒有,一會兒要開始換上了,二門上的婆子來了,說是海家二太太求見。
謝明溪一聽有人來了,豎起了兩隻耳朵,眼看他靜不下心來,謝知微便正好放他休息一會兒,叮囑道,“别跑遠了,今日這兩張字不寫完,元宵節,姐姐就不帶你去看花燈。”
謝明溪忙鑽到姐姐的懷裡,“好姐姐,最好最好的姐姐,我保證把字寫完,寫得好好的,好不好?”
“嗯,好,去吧!”
海家二太太事先也沒有遞帖子,就這麼跑來了,還把車停在謝家的大門口,袁氏雖然生氣,卻不得不讓她進來。
謝知微在東次間的大床上歪着,袁氏将海二太太請到了明間,兩人說話的聲音,謝知微聽得一清二楚。
海二太太一進門便哭,“夫人,您是不知道我這心裡的苦,您是受過皇上敕封的人啊,正一品的國夫人,您評評理,這天底下哪裡有寵妾滅妻到了這種地步的?”
袁氏最近這些日子在家裡忙活着,也沒有多走動,外頭的事,她一概不知,便問道,“這是出了什麼事了,有什麼事,慢慢說!”
海二太太便道,“我女兒嫁給了四皇子殿下為正妃,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女兒是庶妃,薛家大姑娘是正妃呢。薛大姑娘好歹也是在謝家教養過五年的,怎地如此不知禮數?”
第542章
節禮
這是把謝家怪上了,袁氏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笑道,“二太太,您也說了,是薛大姑娘,這薛庶妃,她可不姓謝啊!哪怕是在謝家教養了五年,她也不是在我膝下教養,海二太太,您把這話,說給我聽,這算什麼?”
海二太太本來就氣得要死,女兒和一個妾一起和皇子殿下拜堂就算了,當她得知,女兒的新婚之夜,四皇子連新房的門都沒踏進去,蓋頭也沒有揭,一晚上甯願陪着一個幼女,也不願碰女兒,她的心都碎了。
進宮認親,四皇子居然把薛婉清那個小賤人帶了進去,好在皇後娘娘是個知禮的,沒有讓薛婉清當場認親。
海二太太是氣急了,連謝家都捎帶上了,聽袁氏這麼不認賬,她氣得笑了,“袁夫人,您這話可就不在理了,說難聽點,就憑薛庶妃的娘家,薛家連門楣都沒了,若不是謝家,她有資格進皇子府的大門?還封個庶妃?”
“這我就不知道了,畢竟不是我養的,我要管我也隻能管我的女兒,我還能管到薛家去?”袁氏說話也很不留情面,“不瞞二太太說,哪怕這些話放到老太爺跟前我也敢說,外孫女畢竟是外孫女,可不是孫女兒,想必這道理,海二太太也懂。”
袁氏說完,就端了茶,“這年跟前的,當家主事的都忙,我就不留二太太了。”
海二太太氣得騰地站起身來,她若不是走投無路了,不是氣急了,她會上謝家來?誰知,謝家養了薛婉清五年,如今,倒是兩手一攤,不想認了,這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道理?
蘇辛将海二太太送到了門口,正要轉身,就聽到海二太太聲音很大,道,“哎呦,這是誰家送來的節禮?是四皇子府啊,不是才袁夫人說,謝家和四皇子府的薛庶妃沒什麼關系,外孫女不是孫女嗎?這怎麼還送起了節禮來?”
來送節禮的是薛婉清屋裡的嬷嬷,也不是陪嫁過去的,薛婉清雖然是正兒八經坐了花轎擡進皇子府,但嫁妝有限,陪嫁的人裡頭,她隻帶了翠香,這嬷嬷還是皇子府裡劃拉到她屋裡服侍的人。
嬷嬷是個啥都不懂的,以為李氏是在笑話她家主子,一個庶妃,也好往人家二品大員家裡送節禮,不由得很是尴尬,讪讪一笑,也不說話。
蘇辛一看,頭都是大,她忙朝門上的婆子使了個眼色,那婆子跟長了飛毛腿一樣,飛快地就去扶雲院禀報,她還沒有走到扶雲院,遇到了謝知微,忙道,“大姑娘,四皇子府的薛庶妃給咱們府上送來了節禮。”
謝知微聽得心煩,皺着眉頭道,“怎麼來的,怎麼送回去,一個庶妃,又不是正妃,讓人上四皇子府問問,四皇子殿下和四皇子妃,為何要如此羞辱我謝家?”
這便是一點臉都不打算給薛婉清留了!那婆子應了聲是,謝知微又把她喊住了,“去執法堂跟謝嬷嬷或是盧嬷嬷說一聲,執法堂那邊哪個嬷嬷得了空,幫忙走一趟,也算是給四皇子府一個面子。”
執法堂裡的這兩個嬷嬷都是曾經跟過盧氏的,婆子一聽,松了一口氣,忙不疊地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