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3頁)

  杜沅不敢做主,恰好玄桃出來了,道,“請先生上來!”

  謝知微住在二樓,俞應治提着破舊的袍擺上樓,他身上士人的氣質格外出塵,令人肅然起敬。

  屋裡,謝知微已經梳洗一番,在南窗前的榻上坐下,俞應治進來便磕了頭,“在下多謝郡主救命之恩!”

  謝知微對他知道自己的身份絲毫不詫異,如若心中沒有數,俞應治應當會在昨日就避出去,重新找躲避點,而他既然敢冒險留下來,便是算定了自己會救他。

  “請郡主恕罪,在下也是無意中聽到郡主要先護送母親去京兆府,再轉去真定府才猜出郡主的身份。”

  那就是打前站的人無意中洩密了,謝知微朝跟進來的蕭惟看了一眼,蕭惟羞得滿臉通紅。

  他還是疏忽大意了,後面就要注意了。

  謝知微并沒有太在意,誰還不犯錯呢?

  “先生見微知著,果然名不虛傳!”謝知微由衷贊道,前世,她聽說,後來被大雍老百姓廣泛種植的一種叫做紅薯的食物,便是俞應治發現,并培育推廣的,這也是她聽到俞應治的名字後,便決定見一見的緣故。

  “我記得先生壽康八年杏榜提名後,又考中了庶吉士,留在工部觀政,為何會到了河南府?”

第654章

垂青

  俞應治沒想到,端憲郡主對自己如此了解,他震驚不已,忙又起身下拜,“在下何足挂齒?竟得郡主如此垂青!”

  謝知微笑道,“不瞞先生說,每年兩榜文章,祖父和家父都要拿回來品評一番,文如其人,一來可觀讀書人的品性,二來也可知讀書人所擅長之處,做到知人善任。當年,祖父讀先生的文章,說先生‘心念社稷,胸懷百姓’,令我記憶猶新!”

  俞應治沒想到自己竟然還得了謝閣老的青睐,他感慨不已,眼中含淚,“在下考中庶吉士後,留在工部觀政,原本是想宏圖展翅一番,誰知,去了之後,因性格執拗,為上峰不喜,不到三年,便将在下下放到了平江府下的縣治當了一個縣丞。在下或許實在是不适合為官,前幾年再次得罪了上峰,丢了官職。在下正好帶着妻兒遊曆,誰知,一個月前,在下來到河南府,不小心在街上遇到了孟津郡王。“

  後面的故事,俞應治不說,謝知微也能猜得出來了,她深吸一口氣,想了想道,“那先生有何打算?”

  畢竟,她明日就啟程了,對方畢竟是郡王,若非看在她的面子上,今日,那群下人,也未必肯走。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在下這次之所以來河南府,原是想在這裡買兩畝田地,試着種一種從外域而來的一種食物種子,若是種植得當,将來西北将無餓殍。”

  謝知微不由得大喜,眼中頓時聚現出灼眼的光芒來,她笑道,“先生的意思,願意将從外域而來的食物種子送給我以報恩?”

  俞應治略沉思,“在下一共得了十來枚種子,沿路送了幾枚給相好的友人,如今手上已經不多了,但或可送一兩枚給郡主,酬謝救命之恩。”

  謝知微一笑,“先生,若我不答應,偏要挾恩圖報呢?我身邊雖有懂稼穑之人,但并不多,且他年歲已長,并不如先生這般博文多知,不知先生可否願意為王爺所用,跟着王爺在西北建一番功業?”

  俞應治還有些猶豫,謝知微道,“王爺在西北就藩,親守國門,怎麼,先生對王爺不信任,還是說先生怕了西涼與北契?”

  俞應治頓時一番豪情沖上來,“吾雖書生,卻也并非百無一用。西疆北境,若糧草充足,何足懼夷戎?”

  “那就好!眼下夜已深,先生先寬心休息一晚,明日跟我一起上路。”

  懸在頭上的一把刀,這就被解走了,俞應治一時寬懷,又有謝知微安排人來給他們備好晚膳,用過飯後,一家人聚在屋裡,那婦人小心翼翼地問道,“老爺,郡主真的答應了嗎?”

  俞應治點點頭,他乃是兩榜進士,見識還是有的,且南邊沸沸揚揚地傳着十多年前的那場宮變,說是當今皇上淫母嫔,得聖旨,逼死兄長,得位不正。

  對宸王殿下的身世也是百般傳說,但不約而同都是宸王殿下乃是昭陽帝的獨子,當今皇位理該由宸王殿下繼承。

  宸王殿下是不是昭陽帝的兒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宸王殿下将西疆北境治理得非常好,民風純正,百姓富庶,夷戎不敢來犯,冬春無凍死之人。

  就連南邊也有很多人,拖家帶口地移居到北邊,據說但凡來北邊的人,開墾出來的田地都是自己的,且前三年免租。

  太祖皇帝祖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可誰能想到,宸王殿下年僅過舞勺之年,便能夠立下不世之功,收複燕雲十六州,深受百姓擁戴。

  俞應治一路從南而來,知道宸王乃昭陽帝遺腹子的謠言,雖有人刻意而為,可愈演愈烈卻并非是有人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