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6頁)

  大軍暫時在西涼府駐紮整頓。

  大雍這邊很快便安排人過來接管這座城池,陸偃将投降的西涼軍收編後,進行整隊,寒羽軍的數量一下子增加到了一萬六,每一個小旗裡編入一個西涼軍,如此一來,也不怕西涼軍出現嘩變。

  京兆府裡,謝知微這邊的進展也很順利,止血藥和傷藥所需要的配方彙總起來,一共也就十種不同的草藥,考慮到女子細心一些,藥局裡便招收了不少女子專門用來辨别藥材。

  為了防止有人在藥材裡面摻和假藥,對征戰疆場的将士性命造成威脅,謝知微要求,每一株用來入藥的藥材都需要進行甄别。

  而這些女子,每人隻需要認識一種藥材,每日裡對自己負責的藥材進行甄别,并監督那些炮制藥材的人,負責将藥材按照要求進行炮制,中間不允許動任何手腳。

  除了傷藥,謝知微又在京兆府裡招收了五個學徒,由謝知微親自教他們《青囊書》中有關外傷的治療。

  戰場上的傷很單一,非刀槍造成的創傷,便是斷骨接骨的療法。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謝知微教得非常細心,将所有可能遇到的傷勢全部都預估到了之後,針對每一種傷勢,她都結合《青囊書》總結出了一套療傷的流程。

  五個學徒原本也是慕名而來,學起來非常用心。

  謝知微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在軍中效力三年,三年之後,通過她的考核,若考試通過,可入醫局,由朝廷供養,随軍效力,也可出師,自己開醫館行醫。

  待遇如此好,前景也很光明,自是沒有人不願意。

  十一月底,第一批止血藥和傷藥,一共各五千瓶全部裝車後,與謝知微教出的五個學徒,沿着謝元柏的大軍征戰的途徑,由王府的親兵運送上了戰場,正好趕上了陸偃和謝元柏大軍的休整。

  天氣漸漸寒冷,大雪紛飛,不是适合征戰的日子。

  陸偃與謝元柏正坐在書房裡,讨論了一會兒後期的作戰思路,如何按照蕭恂的布局,以最小的代價,達成最大的勝利,謝元柏麾下的記室在門口求見。

  謝元柏讓人進來,那記室在負責傷病員的安置,進來後,行完禮,便道,“謝将軍,侯爺,傷病一共兩千多人,其中重傷者本不到三百人,随軍醫者一共十三人,這天氣太冷了,雖然屋子裡生了火盆,但夏軍醫也說了,即便如此,依然不利于傷口複合,一些原本輕傷的傷勢一再加重,每天都有折損,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很多士兵原本傷得并不嚴重,可是,因為天氣寒冷,水土不服,傷勢便一而再地加重。

  謝元柏忙起身,“走,看看去!”

  謝元柏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還會和東廠督主,有并肩作戰,結為袍澤的時候。

  原來的知府衙門,還有一些逃跑的富戶的宅院,全部用來做了傷者療傷的地方,一路看過來,謝元柏和陸偃一陣膽戰心驚,這種等死的感覺實在是太不好了。

  若把人一劍劈死也就算了,可是看着傷口流血,潰爛,最後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将一條腿鋸斷,甚至并不會因此而一定保住性命,太過殘忍。

  兩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陸偃問道,“可否在城内招募醫者?”

  那校尉搖搖頭,“若這裡是大雍的土地,軍士們或許願意把命交給那些大夫,可這裡不是,誰也不能保證服用下去的是良藥還是毒藥!”

  陸偃點點頭,如此以來,就沒有辦法了。

  戰争本就是一件極為殘酷的事,有時候從戰場上下來後,未必比在戰場上感受要好。

  就在這時,陸偃的一個親兵匆忙趕來,“督主,城外有人求見,說是郡主安排人送來了藥和大夫!”

  說着,那親兵遞上了信函,陸偃忙打開,見是謝知微的親筆信,忙道,“開城門,把人迎進來!”

  浩浩蕩蕩的車隊緩緩地進了城,送進來的,不僅僅有藥,大夫,還有棉衣和鞋襪。

  原來,袁氏閑着沒事,見容氏成日裡讨論如何造佛像,謝知微在忙着制藥帶學徒,她有一日為丈夫做棉衣,想到征戰的将士們,便突發奇想,招募了一些婦人,開始給将士們趕制棉衣,這一批棉衣運送過來,一共三千套,雖數量不多,但卻溫暖了将士們的心。

  謝知微的五個徒弟一來,便直接主導了救治事務,他們有一套娴熟而又有效的手法,比傳統的軍醫所用的手法要快捷、方便,而又有奇效,頓時引來了那十三個醫者的好奇心。

  第一天過去,那些重傷垂死者均被他們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流血不止的,很快就止住了血,潰爛者很快就有了好轉,這十三個大夫不由得對這五人尊重不已,聽說是端憲郡主親授的醫術,十三人不約而同地想拜這五人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