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這是殿下的信!”
謝知微拿過了信,準備回去看,她親自挑了一些合适的,讓人先送到容氏和花楹姑姑那裡去,又選了一些送到蕭靈愫和绫華院子裡,讓針線房的過來拿了幾匹料子去給蕭恪和蕭惟做夏衣,其餘的,方才收了起來。
蕭恂的信中,事無巨細地把自己的一些事給謝知微說了,得知崔南嘉母子平安,她方才放下心來,喊了杜桂來吩咐,“若是顧家父子來了燕京,記得跟我說一聲。”
第805章
打探
蕭家前後兩樁婚事,她忙得不可開交,四月初八,绫華出閣之後,就是六月十二日蕭恪的大婚。
謝知微差點就忘了把消息遞到京城襄王府了,從绫華的公主府回來後,崔應卿來找她,說是工部已經将澄清坊那邊的一座北契王府改造修葺好了,謝知微若是得了空,就去看看。
崔應卿負責禮部,明安才負責工部,如今這邊的衙門還沒有完全建起來,過來的官員還不算多,多是工部的人。
明安是男子,總是來見謝知微的話,不合禮數。
謝知微将人讓進了西花廳,讓玄桃上了好茶,“大舅舅一直這麼辛苦,嘗一嘗才從福州那邊過來的新茶,要是喜歡的話,一會兒走的時候讓丫鬟包一點過去。”
崔應卿今日過來,不單單是給明安帶話的,道,“你二舅舅讓人快馬加鞭送信過來,說是你二舅母和你四表姐帶着孩子準備搬過來了,想必是你四表姐很擔心二殿下。“
說到這裡,崔應卿難免愧疚,他垂下眼簾,頓了頓,才道,“微姐兒,舅舅不該和你說這些,不論如何,崔家應當做好崔家該做的一切,你四表姐已經嫁為人妻,出嫁從夫,隻不過,為人做父母的,難免還是要為子女想得多一些。”
實際上,崔應卿想到的是,蕭恂為什麼要救崔南嘉母子?蕭恂這個人,崔應卿雖然與他打交道的機會不多,很難琢磨透,但崔應卿卻知道,蕭恂年紀輕,城府極深,且他做事從來不會随興所至,而是深謀遠慮,是個走一步看十步的人。
這樣的人非常驕傲,也絕不會出爾反爾。
既然蕭恂救下了崔南嘉母子,那蕭恂應當不會對侄女和外孫如何,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崔應卿才會跑來謝知微這裡打探消息。
謝知微能夠感受到崔應卿的那份小心翼翼。
她也能猜到大舅舅的這份心思。
“大舅舅,舅母和四表姐要來了,這可真是好事,家裡收拾得怎麼樣了?先前聽大舅母說,宅子在修葺粉刷,這都晾曬好了吧?”
“都晾曬好了,大家具都已經搬進去了,一些小的桌椅闆凳,還是要從京城那邊運過來,一時半刻還沒有湊齊。”
謝知微道,“大舅舅既然來了,想必回頭還是要去和明大人說話的,您幫我去問問,明大人那邊一共修葺出來了幾座府邸?四表姐來了,若是不好總住在娘家的話,就請四表姐去挑一座府邸。”
崔應卿吃了一驚,他擡眼看向外甥女,忍不住問道,“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宸王殿下的意思?”
這分明是提醒她。
謝知微道,“殿下既然沒有鈞令,宮裡也沒有旨意的話,我想這點主我還是做得了的,大舅舅不必多想,我們自然都盼着二殿下好好的,若将來真有不測,四表姐終歸還是我二嫂,她的孩子也是皇家血脈,殿下還是要關照着長大成人的。”
崔應卿松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對謝知微拱手道,“大舅舅就不說那些感謝你的,顯得生分的話了,眼下朝廷有用得着崔家人的地方,若将來大局定了,大舅舅還是想回家去務農教書。”
謝知微不由得想到蕭恂曾經說過的話,他說不明白太祖皇帝當年為何非要忌憚四大家族,制衡的方法有很多種,多開書院,朝廷在培養人才方面多下點功夫不就行了,沒必要鬧騰得太過了,而動搖國本。
如今,不管是崔家還是謝家,都不太願意在朝廷做事,畏手畏腳不說,生怕被皇帝忌憚,而實則,眼下,疆域擴大,需要的人才很多,朝廷雖又開了恩科,但這些新取的士子們滿腔熱情又不能用來做事。
“大舅舅,您與其成日裡多想,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事。如今朝廷上,皇上已經久不理事了,很多事都是陸大人和内閣商量着辦,本就舉步維艱。我想,您不如寫信給書院的人,讓他們從崔家族學裡選一些,書讀得不好,但忠心,又肯做事的人出來,交給陸大人定奪。”
說起陸偃,崔應卿也不得不提醒謝知微了,“如今朝政都是陸大人在把控,微姐兒,大舅舅沒有别的意思,就是不知道殿下有沒有留意這些,會不會留意?”
謝知微不太喜歡聽别人對陸偃的猜忌,哪怕這個人是對她極好的大舅舅,她皺了皺眉頭,“大舅舅,以後這些話,您想都不要想,盡早把它忘了。”
崔應卿想着自己是關心則亂,他道,“如此甚好,是大舅舅不慎言。”
謝知微見自己一句話,讓大舅舅如此自責,也是很不舒服,“大舅舅,您也是為我們着想,這些話我當沒有聽見,您也不必往心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