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婉臉上的紅暈一直都沒有消散過,她點點頭,也明白蕭惟說的“将來”是什麼意思,她的心裡有十七八隻小鹿在跳舞,什麼話都沒有說,隻覺得說什麼都是多餘,與蕭惟對視一眼,便放下了馬車簾子。
明婉回到了家裡,她去見劉氏,劉氏見女兒與以往不同,便多問了一句,“在外頭可是遇到了什麼人?”
明婉還沒有說話,她跟前的丫鬟便笑道,“太太可真是猜着了,今日姑娘遇到的人還真是特别!”
劉氏笑着看女兒,“哦,是遇到了誰了?”
明婉羞得說不出話來,丫鬟便幫她說了,“遇到了謝家的兩位姑娘,皇後娘娘的兩個妹妹可真是好,還送了一套頭面給姑娘,姑娘原本不好要,是姑爺讓姑娘接了,還親自送了姑娘回來。”
“你渾說什麼?什麼姑爺?你要再這麼渾說,我就不要你了!”明婉紅着臉惱羞成怒,兩家還沒有定親,哪裡來的姑爺,要是被人聽到了,豈不是笑話?
那丫鬟噗通跪在地上磕頭,“奴婢多嘴,奴婢錯了,求姑娘不要攆走奴婢。”
劉氏一聽,也很歡喜,擺擺手讓那丫鬟下去了,低聲對女兒道,“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以後不讓她這麼喊就是了。你今日真的遇到了延平郡王?是郡王爺送你回來的?”
“嗯,他說現在不方便,以後他再上門。”明婉的聲音細得像蚊子叫一樣。
劉氏松了一口氣,“我聽你父親說,皇上已經讓工部在給兩位郡王修葺府邸,将來肯定是要搬出去的,府邸的位置就挨着襄王府,将來請安什麼的也方便,那就是分府不分家了,畢竟襄王爺還健在,哪有父母在,兒女們都分出去的道理?”
明婉靜靜地聽着,心裡像是有噴泉湧出來,激動、甜蜜、幸福、患得患失……種種滋味不一而足。
“因了皇後娘娘的緣故,幾個兄弟裡頭,皇上要偏愛郡王爺一些,都說郡王爺是皇上和皇後娘娘帶出來的,以後,你過了門,凡事多問世子妃和皇後娘娘,把她們當長輩一樣地敬着。”
明婉低着頭不說話,手裡慌亂地絞着帕子。
“郡王爺有生母,一向服侍王爺很盡心,雖是側妃,你一定不能因此而輕視了她。”
劉氏盯着女兒,明婉被母親盯得有些下不了台,隻好低聲道,“女兒記住了!”
“阿彌陀佛,也不知道王府會擡多少聘禮來,我得好好給你準備嫁妝,一定不能最後跟世子妃一樣了,世子妃是因為有那麼一個母親,我是個好生生的人呢。”
趙氏又懷上了,歸來年的三月裡生,她把大哥兒帶了進來,送到了甯壽宮裡。
襄王和花楹住進了甯壽宮裡,三個孩子都在這裡,哭的哭,跑的跑,鬧的鬧,襄王急得不得了,一會兒呵斥奶嬷嬷,一會兒說花楹不會帶孩子,凡事都要親力親為,把襄王累得滿頭大汗。
趙氏在養心殿和謝知微說話,“我娘家的哥哥前些日子成了親,娶的是李大人的長女,我前兩天回去了一趟,家裡總算是被打理得整整齊齊了。”
謝知微道,“你以後也不用再擔心娘家了,好好兒把身體養好,這一胎,我瞧着應當是個女兒,也是好事。”
趙氏有些失落,摸了摸肚子,“我倒是想為世子爺再生一個兒子。”
“以後有的是機會,先兒女雙全,沒什麼不好。”
“聽說绫華又有了身孕,嫂嫂知道嗎?”趙氏問道,“我也是昨日才聽說的,說是才一個多月。”
正說着,百靈進來了,“皇後娘娘,楚家遞了帖子進來,說是椀香姐姐求見!”
謝知微笑道,“你看來了,快宣進來!”
椀香已經嫁了人,如今是绫華身邊的管事嬷嬷,見了面,先是給謝知微和趙氏行禮,緊接着笑道,“皇後娘娘,世子妃,長公主又有喜了!”
謝知微笑道,“這是好事啊!你們家裡的老封君豈不是要高興壞了。”
“老夫人高興不說,爺也高興壞了,如今公主在家裡,一步都不讓挪動,說是怕動了胎氣,公主說,要是這樣,還不如把她送到宮裡住些日子,也太拘着人了些。”
謝知微笑起來,“她要是想回來住,就回來住,還找這理由做什麼?”
趙氏也跟着笑起來,“隻要你們家爺舍得,讓她回襄王府住也行,我們那邊人多,熱鬧。”
趙氏今日進宮,除了看謝知微,還有告訴她绫華有孕的事,商量着要給绫華送些東西過去,謝知微便開了個單子,藥材,吃食,讓人裝了一大車不說,又從内務府挑了兩個嬷嬷送過去,吩咐好生服侍公主養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