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你的親戚更了解你,戴夫。”M先生回道,“我知道你三年級時還在尿床,知道你對莴苣過敏,知道你兒時最好的玩伴死于吸毒過量,還知道你每一任女友的名字。”
“什麼情況……遠房親戚?跟蹤狂?胡說八道?”覺哥心中雖有諸多猜想,但他自己對戴夫的了解也很有限,即使對方就是在扯淡,他也無從知曉。
“看起來你知道得挺多啊……”封不覺不動聲色,試探着抛出了一個問題,“那能否請你告訴我一下……伊諾克他……”
“其實你不用考慮車的問題。”還沒等覺哥把話說完,M先生便搶道,“你仔細想想就該明白的……”他沉聲道,“你自己的車……算進入小鎮了嗎?”
聞言,封不覺神色微變:“原來如此……”他這才意識到,這個小鎮上不止是看不到汽車和行人,就連車輪印和腳印都看不到。在鎮上轉了一天,他所看到的就隻有自己的腳印和自行車胎的痕迹。
“謝謝你的提醒,M先生。”兩秒後,覺哥接道,“方便的話……你能不能順便解釋一下,為什麼我的話還沒出口,你就已經知道我想問你什麼了?”
“呵呵呵……”M先生回以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然後無視了覺哥的問題,說道,“‘最後的晚餐’将在八點開始,你還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赴宴。”
說罷,他便轉身順着走廊的方向離去了。
“你等等!”封不覺快步向前,想叫住對方問個明白。
但當他追到門口時,走廊内已然空無一人。
M先生離開他視線的時間不到一秒,可就是這一秒,讓覺哥失去了對方的蹤迹……
……
由于M先生的出現,覺哥改變了原本的“敲門詢問”方案,改用了更直接、更快速的方法……
他直奔一樓櫃台,拿出了鑰匙櫃裡的所有鑰匙,一間一間……打開了旅館裡所有的房門。
雖然他每次進門都做好了舉槍恐吓的準備,但沒有一間房裡是有人的……
就這樣……封不覺在旅館裡又耽擱了十分鐘,一無所獲。
晚七點二十二分,他走出了旅館的大門,重新跨上了自行車。
“他喵的……”他邊騎車邊罵罵咧咧地念道,“告訴我晚餐的時限,但不告訴我地點……有屁用啊!”
讓他煩躁的問題還不止這一個,此刻,他還有另一個隐憂,就是“體能值”……擱在一般的劇本裡可能還夠用,但在這種以實際體感來衡量體力的劇本裡,那就是一種渾身肌肉發酸、亟待休息的狀态了。
可惜……眼前的形勢是不容許封不覺去休息的。
覺哥也已隐隐察覺到了……劇本進行到目前這個階段,已經極其接近完美通關。
雖然他本人無法百分之百确定,但在此,我可以用上帝模式來解釋一下……
其實,該劇本中最關鍵的一項隐藏指數就是“時間”,或者說——“行動效率”。
“在上午九點前抵達納爾遜的辦公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伊諾克被爆頭的劇情,以及郵局工作手冊上反複強調的“守時”理念,也全都是提示。
主線任務的内容本身是模棱兩可的,并非什麼明确的指示。
真正決定了通關難度的因素,是“時間”。
在劇本開始之初,如果玩家沒能在九點前見到納爾遜,劇本難度就會上升,支線任務的内容也會有所不同。随之産生的連鎖反應就是……支線任務的耗時會變長,而完成支線的時間點,又恰恰是隐藏任務觸發的标杆。
提前一小時完成,可以接到;提前三小時完成,可以接到;想要接到這條……必須提前五小時才行。
簡而言之,此劇本的難度和結局,與玩家的行動效率是環環相扣的。這一步完成得越快,下一步的難度就越低。相反,一步遲,則步步遲……若不能趁早糾正,劇本後期的難度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加大。即使玩家僥幸不死,最多也就是在午夜前堪堪完成任務,勉強通關。
眼下,封不覺已憑借着他出色的發揮,踩着時間點……走在了一條最容易、收益也最大的通關路線上。
但……他依然有可能功虧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