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第2頁)

  先用槍、再用刀、最後是徒手……他按照殺人時的心理負擔逐一嘗試過各種殺戮的體驗。

  所以今天,他十分幹淨利索、且若無其事地就敲碎了那個男人的腦殼。

  一分鐘後,率先開始施暴的那個啃老族從地上爬了起來,踉跄地跑進了山林之中;而另一個……看着靠近而來的主辦者,已是腿軟得站不動了、并且尿了一褲裆。

  主辦者就這麼從正面把他敲死,随後……又轉身來到了那名女大學生面前。

  “你想不想殺掉剛才那個人?”

  他面帶着微笑,一邊為對方披上了外套,一邊問了對方這樣一個問題。

  他那時的笑容和話語,至今仍停留在那個女人的腦海中。

  在片刻的愣神和猶豫後,她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于是,那天便成了主辦者第一次“打獵”的日子。

  黃昏時分,他們倆終于追蹤到了那個已然逃得精疲力竭的“獵物”,并将其殺死在了距離公路僅十餘米遠的一棵樹下。

  那天過後,女大學生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關于那天的事,她再也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

  而主辦者,在此之後,則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打獵活動”。

  為了這項興趣,他直接讓部下們在晚上運營起了自殺網站,并假裝成有自殺傾向的人,不斷地為他物色獵物。

  那段日子,他幾乎每周都要去“打獵”二到三次。

  讓主辦者覺得諷刺的是,這種所謂的“自殺旅行”,沒有一次是“圓滿成功”的,他甚至連一個完成自殺的人都沒見過。

  他也看出來了……真正會自殺的人,根本不需要找一群人一起上路,自己在家就把事兒辦了;而那些被他引來、成為其獵物的人——既沒有面對人生的勇氣、也沒有結束自己生命的勇氣。

  長話短說,此後的打獵活動中,主辦者一次次直觀地見證了人在接近死亡時所表現出的本性;像初次自殺旅行時發生的情況,後來也有發生過;當然了,也有許多其他的奇葩狀況出現。

  每一次,主辦者都能找到挺多的樂趣,用他自己的話說……“看戲之餘,順帶着還能鍛煉身體”。

  那些被他追捕過的“獵物”們,大約有一半都死去了;而另一半人……活了下來,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動過自殺的念頭。事實上,幸存者中有不少人,此後的人生道路都有了轉機。

  或許這也說明了——當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态度有了改變,那生活也會發生改變來對其進行回應。

  ……

  無論如何,一年又三個月之後,打獵的日子結束了。

  因為主辦者……又以“打獵”為契機,想出了一個更有意思的遊戲。

  在打獵時,他所遇到的幾乎都是一些社會底層的人;日子長了,獵物的類型單一化,難免會造成重複感;有很多次,有幾個獵物的表現讓他既視感十足,他們面對各種情況時的反應都十分雷同。

  主辦者最煩的就是這種新鮮感的缺失,他需要一些新的東西才行。

  于是,在一番冥思苦想之後,主辦者想出了一種模式,也就是今天這場“秀”的雛形……

  用金錢将一大群正處于、或曾經處于社會中上層的人聚集起來,讓他們通過某種“遊戲”來相互競争——勝利者,東山再起,而失敗者,萬劫不複。

  這樣的設計,就能讓他看到……看到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在某些極端情況下的嘴臉。

  結果……第一次的活動,就“大獲成功”(在主辦者看來)。

  連主辦者自己都驚詫于這些“精英”的所作所為,他意外地發現這些人普遍有着遠比底層民衆更低的底線,而且還有着進一步越界的勇氣。

  至此,主辦者終于認定了……組織和觀看這樣的表演,才是屬于他的、最終極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