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第7頁)

  通過上述這段描寫,各位應該知道了……沒錯,這就是一款标準的能量手套(Power

Glove)。

  而對于這玩意兒的曆史,封不覺可謂是了然于胸……

  ……

  1989年,Mattel公司發行了這款NES的外設,它是首個被批量生産并販賣的手勢操作裝置,也可說是在遊戲領域中……首個帶領人們跨入人造現實領域(VR就是同類型産品,隻不過比之晚了25年)的設備。

  手套的原型由托馬斯·齊默曼(嗯,又一個MIT出來的)創造。1982年,他為其發明申請了一項專利,并命名為“折光感應器”(Optical

Flex

Sensor);此後,齊默曼經過數年的輾轉……先是險些被雅達利的開發部買走了專利、後又經曆了遊戲市場大崩潰,終于……在一次電子音樂會上,齊默曼與傑倫·蘭尼爾(虛拟現實之父,計算機科學家、藝術家、哲學家)相遇了;二人一拍即合,攜手成立了VPL(最早提出virtualreality理念的公司)公司。

  VPL雇傭了大量的高級工程師和程序員來改進由蘭尼爾設計的圖形編程語言以及由齊默曼設計的手套,他們加入了超聲波追蹤系統、光纖維的感應技術、磁感系統等等……創造了一款名為“數據手套”(Data

Glove)的産品。

  這項産品最初被NASA和一些醫療研究機構作為數據交互設備使用,直到1987年,A.G.E公司購買了數據手套的技術授權,在外形、成本等各方面做出了調整;最後再通過Mattel公司與任天堂接洽……“能量手套”才于1989年的10月正式問世。

  一經推出,能量手套便立即成為了當年聖誕節的最熱門商品(北美地區),短短六個星期,就賣出了65.4萬套,由于在某些地區供不應求,其價格一度被炒到了139美元,都快趕上主機本身了(一台NES當時賣199.99美元,按照八十年代和現在的彙率對比,相當于今天的四百三十美元左右),然而……

  民用的“能量手套”,終究是不如VPL自己搞得那種軍用級硬件來得靠譜;很快,玩家們就發現這手套在各種遊戲上的表現普遍都很糟糕;孩子們不懂什麼叫“技術跟不上理念”,但有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這玩意兒很屎。

  于是,就像許多理念過于超前的産品一樣,由于當時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支撐起像今天這樣優秀的虛拟現實體驗,導緻這款産品在上市一年後就宣告停産、退出了市場,而它留在我們腦中的印象,大緻也隻有:“不好用”、“坑爹”、“還不如手柄”等印象。

  最終,作為一項在遊戲界的虛拟現實發展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發明,能量手套就像後來的Virtual

Boy(任天堂自己研發的黑曆史主機)一樣,無奈地淪落為了時代的眼淚。

  ……

  “嗯……這倒是稀罕。”封不覺撿起那隻手套、看過了物品說明後,便輕聲嘀咕道,“像這種‘無法帶出劇本’的裝備,通常應該是很強的才對啊……”

  這确是覺哥的經驗之談,比如他在驚悚樂園的訓練模式中拿到的,還有在《卑鄙的我》那個劇本裡拿到,都屬于這類特殊的裝備。但是,那兩件東西可都是有秒殺劇本大BOSS的能力的……而眼前這隻手套,品質隻是“破敗”,特效也還不明,着實是有點奇怪。

  “诶?這不是能量手套嗎?”看到覺哥手裡的東西時,閃電頭很快将其認出來了。

  “哦?你們那兒……連這個的還原版都有嗎?”封不覺問道。

  “沒有。”閃電頭搖了搖頭,“工程師都說這東西沒有還原的意義,因為技術上太落後了;真要做的話,以我們現在的科技,完全可以做一個類似Wii

Remote的、且兼容FC的設備,但那樣的話……就沒有意義了。”他攤開雙手,“說到底,以FC的機能來說,還是用手柄操控最合适,用手套之類的東西在八位機上玩僞3D的遊戲,還不去整台蘋果II呢……”

  “那你怎麼會認出……”封不覺剛想追問。

  “那還用說嗎?”閃電頭用理所當然的語氣打斷道:“因為這很COOOOOOOOOL啊!”

第1149章

沒有遊戲的世界(十二)

  從那條隧道出來後,封不覺他們的眼前出現的是另一座高山。

  這座山的坡度整體來說比較平緩,還有一條河順着山體流下。

  即使站在山腳處,也能望見上坡的途中設有很多紅隼軍的碉堡和炮台,以及一些巡邏的崗哨。

  當然了,這種程度的障礙,封不覺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