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第2頁)

  卻見,在一陣短暫的僵持過後,維京人忽然俯身前傾、如脫缰的野馬般疾速向前沖出。

  以一米九的個頭和那副魁梧的身軀,能在“體術能力受限”的前提下做出這樣的動作來,無疑是非常不易的……

  而他的對手鏡盾也是瞬間做出反應……當即就将上身後仰、體勢側傾,利用其靈活的步伐在後撤迂回的過程中制造出一定的“相對靜止時間”,以便做出有效的防禦。

  呼呼呼——

  很快,維京人便出拳了。

  那陣陣拳影,連連帶出破風之聲,但……一次也沒有命中。

  當然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這幾拳,并沒有用出全力。

  維京人的這輪突擊,看似是來勢洶洶,實則是攻中帶守、試探為主;他打出的那些拳……皆是以“快速收拳”和“體勢不亂”為前提的。

  隻不過,由于他的實力非常強,因此……即便是這種“試探”級的攻擊,也具備了相當的殺傷力。

  “嚯……确實厲害啊。”封不覺看了幾秒,又開口道,“也隻有在這種沒有‘回合間隔’和‘裁判幹預’的拳鬥中才能看到這樣的‘試探’方法了。”

  “那……”對拳擊基本一竅不通的鴻鹄,這會兒也來了興緻,“正規拳賽裡的‘試探’通常是怎樣的呢?”

  “根據級别不同,會有一定的區别。”封不覺回道,“反正超中量級以上的開局試探……普遍以‘對摸’為主。”

  聽到那兩個字,斯諾又忍不住吐槽道:“為什麼一件挺正常的事情,都能被你說得有點污呢……”

  “呵呵……”鴻鹄也幹笑兩聲,轉而對斯諾道,“斯諾老弟,還是你跟我說說呗。”

  “嗯……”斯諾沉吟一秒,接道,“這麼說吧……在正規拳賽裡,若是兩名從未交鋒過的拳手對上,開局的試探一般都是以‘找距離’為目的的,說得形象一點……就是雙方用身體去親測一下對方的實際出拳臂展、打擊速度、以及‘最佳殺傷距離’等信息。”

  “因為像這類情報……不管是看了多少錄像、找了多少身體條件與對手相似的陪練去測,也不可能得出特别精确的感覺;隻有在面對對手本人之時,互相用拳頭‘摸’到對方幾下之後……才能搞清楚。”

  “哦……”鴻鹄聽得似懂非懂,“所以……你說的那個‘距離’究竟是指什麼呢?不就是臂展嗎?”

  “臂展隻是決定‘距離’的因素之一。”斯諾回道,“一個人出拳時的‘最佳殺傷距離’,與其肩寬、臂展、骨骼和肌肉的細微差别、揮拳的姿勢、肌肉爆發力的反應速度等諸多因素有關;且不說太複雜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該用‘怎樣的姿勢’、去打‘多遠的目标’,才能輸出最強有力的一拳。”他停頓了一秒,再道,“而職業拳手,就會知道這一點……甚至能将其細化;比如——自己最有力的直拳需要跟目标隔着多遠的距離揮出、上勾拳該在什麼距離上揮出、擺拳又适應什麼距離等等……而那些頂尖好手,不但能精确地掌握自己的‘距離’,還能在對決中迅速摸清對手的‘距離’……上世紀的末代拳王劉易斯(Lennox

Lewis)便是一位‘掌控距離的天才’,與他同時代的選手中,有步伐移動比他靈活的人、有重拳殺傷完爆他的人,他唯一的明顯優勢可能就是‘臂長’這一項了;但……他依然是那個時期最具統治力的拳手,就是因為他對‘距離’的判斷無可挑剔。隻要抓準了‘距離’,在防守中,他就可以避開對手的‘最強殺傷’,而在進攻時,他則能依靠為數不多的‘有效重擊’一錘定音。”

  一說起拳擊的事兒,斯諾就變得滔滔不絕。看起來……他還真是個老司機;非但掌握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還有着不少十分獨到的見解。

  “呃……”鴻鹄悟性不錯,聽完這一大段兒,倒也能消化得完,他稍加思索後,便接道,“那……我們眼前這位‘維京人’的試探方式,豈不是有點冒進了嗎?”他微頓半秒,補充道,“他這樣打,隻會單方面暴露自己的‘距離’而已吧?”

  “嗯……”此時,在旁聽了半天的封不覺,緩緩念道,“這說明他對自己的‘臉’很有信心啊。”

  “哈?”這句鴻鹄就聽不懂了,“什麼意思?”

  嘭——

  覺哥還沒回話,拳台上的那兩位便用行動解答了鴻鹄的疑惑。

  這一瞬,鏡盾的一記直拳,剛好打在了維京人的臉上。

  方才……在三名玩家聊天之際,維京人的攻勢也一直沒有停下;在雙方的實力比較接近的情況下,一方想要完全閃避另一方的所有攻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鏡盾很快就放慢了步伐、用上了拍擊和阻擋防守的動作。

  而維京人卻是不依不饒,以相同的“走打”節奏不斷尋求着突破點。

  在這樣的壓迫之下,鏡盾自然得打幾次防反才行,若是他一味防守……那防守中的一些習慣和破綻反而會比對方的進攻破綻更快顯露出來。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眼前的這一擊——在維京人的一次擺拳進攻中,鏡盾錯身一閃、趁着對方門戶大開之時打出了一記相當有力的直拳,徑直地糊臉而去。

  然,這一擊所造成的殺傷,遠沒有大部分觀衆想象中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