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第9頁)

  在江湖中立足,最重要的實力。

  沒有實力支持的道義,就是狗屁。

  狗屁都不如。

  有實力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隻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會把那狗屁亮出來放兩聲。

  段克亦,也是這種人。

  當然了,在這次的事件中,他的确是占了幾分道理的。

  按照他的邏輯,自己的徒弟遭人滅門,他找真兇報仇,那是順理成章的事。而“劍舞草記”是兇手從江三那裡搶走的,他段克亦把東西再搶回來,也很合理。至于搶回來之後如何分配嘛……既然江家已經一個人都不剩了,劍譜由他這個當師父的接手,也說得過去。

  總之,段克亦是很堅持這套理論的,即使它聽起來有點兒牽強,但總比“誰搶到歸誰”那種思維要講道理。

  可惜,連段克亦自己都明白——江湖,從來就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

  一無所有的人,能在這裡得到金錢、名譽、地位、美人……

  應有盡有的人,也能在這裡失去一切。

  這有道理嗎?

  就算有,恐怕能參透這道理的人也是萬中無一。

  因此,段克亦的那點兒道理,在别人看來就是狗屁。

  今天哪怕是江三起死回生了,也沒人會承認這劍譜是他的,何況是你段克亦?

  說到底,這從來都是一場“誰搶到歸誰”的遊戲。

  那麼,來參與這場遊戲的人當中,有哪些人是最引人注目、或者說最有實力的呢?

  目前看來,有四個人。

  第一人,正是段克亦。

  江三以“橫江劍”之名揚名武林,而段克亦這個教他武功的“師父”卻并不以劍法聞名,從這點上……已可見後者的武學之博。

  其實,“江三授業恩師”的身份也并不重要,“點蒼掌門”和“探雲俠客”的頭銜,才是重要的,因為那象征着實力。

  在這個時代,點蒼派是勢力最大的名門正派之一,無論是門下弟子的人數、素質,還是在道兒上的生意、威望,都可說是出類拔萃;能居于此派“掌門”之位的男人,其武功和城府……當真是難以揣度。

  在這“實力”的基礎上,結合先前的那番“道理”,段克亦自當在四人中占據一席之地。

  再來,說那第二人……

  棉道人。

  道士,多以草木為号,如“石、梅、竹、泉、溪”等等,以顯得清雅,脫塵。

  但“棉道人”這稱呼……确是有點兒怪。

  從這名号裡,你非但聽不出多少清雅,還能聽出幾分軟弱的感覺。

  然,這棉道人的武功,卻和他的道号截然相反。

  沒有人知道棉道人的武功是哪裡學來的,也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在哪個道觀出的家;人們知道的就是,有一天,江湖上忽然出現了一個使劍的道人,他用的是一把烏黑的玄鐵重劍。

  此劍奇鈍無比,好像連刃都沒開。但……無數的高手,都死在了這把鈍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