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7頁)

  辰末,集賢坊。

  臨近秋竈大祭,各坊都張燈結彩,為廟會做準備。

  集賢坊也不例外,他們這邊雖無道觀寺院,卻有一座三聖祠。

  這三聖祠内,供奉的是三位儒家聖人,每年四方士子入京趕考,必要來此參拜先賢。

  因此,集賢坊廟會又有不同。

  猜燈謎、賽詩會,頗有一些雅趣,就連街上文玩小攤子,也多了不少。

  張彪拎着盒子,左顧右盼。

  他給王捕頭帶了些補藥,其長子廢了好大功夫,被弄進國子監研習算學,送些筆墨紙硯最合适。

  看到滿街文玩古董,張彪撿漏的瘾又冒了上來。

  他如今修為,辨識凡物十幾次都不會疲憊,可惜看了幾件,全是假貨。

  “張捕頭又來逛了?”

  身後傳來各熟悉的聲音。

  張彪扭頭一看,正是那位賣他春宮木雕的小販餘子清。

  “我已辭了六扇門差事。”

  張彪搖頭笑道:“如今是閑人一個,無需再以捕頭相稱。”

  “哦?”

  餘子清眼中閃過一絲失望,卻依舊面帶笑意拱手道:“公門事多,有福之人才得清閑,您這是來買什麼?”

  張彪微笑道:“你來的正好,我要弄些文房四寶送人,可惜一竅不通。”

  餘子清連忙道:“不如來小店瞧瞧?”

  這小子短短時間竟發達了?

  張彪有些詫異,卻也沒多問,随着餘子清來到街旁一間名為《天地齋》的墳典行。

  原來是天地門的産業……

  張彪一看,便瞬間了然。

  這小子入的是冊門,天地門在京城立足,可不能隻憑一幫騙子,必然有自家産業支撐。

  “蒼州竹墨、雲台石硯、幽州狼毫、郴州宣紙……不僅價錢适中,無論送誰都不會丢了面子。”

  餘子清動作飛快,片刻便挑了一套文房四寶,嘴皮子也很溜。

  但張彪目光,全被一面書架吸引。

  其他架上書冊,全是嶄新印制,散發着淡淡墨香。

  但這座書架上,全是各類古冊,泛黃斑駁,有些還有蟲蝕痕迹。

  餘子清見狀笑道:“張兄弟别看那些,都是京中犯官家淘出來的古冊,僞造些弄些名人藏印,糊弄外來士子的。”

  張彪點了點頭,心中想的是重陽觀那些古冊,請人重建道觀時,正好抽空挨個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