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8頁)

  看着國教學院三人尤其是陳長生,民衆的議論聲頓時大了起來,那些年輕考生們的神情也有些變動。

  今夜,大朝試三榜共計四十二名學生,都将參加聖後娘娘在明堂舉辦的盛筵,歌舞暢飲以為慶賀,然後于宮中留宿,第二夜直接前往天書陵。

  唯有拿到首榜首名的陳長生不能參加這場盛筵,而要獨自在淩煙閣裡靜思一夜,因為這是規矩。

  民衆的議論和考生們的神情變化,便是來自于此。淩煙閣乃是神聖之閣,亦是森嚴禁地,大祭或國朝有大事時,陛下才會入閣,除此之外,便隻有每年的大朝試首榜首名,能夠在裡面靜思一夜,表面上看起來,這自然是難得的殊榮,但事實上,沒有人認為這是好事。

  淩煙閣裡肯定沒有寝具,靜思一夜隻怕要盤膝而坐,别說睡覺,便是想要小憩片刻都極困難,如此一夜折騰,清晨時必然極疲憊困倦,進入天書陵觀碑悟道,肯定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沒有人理解,為什麼當年太宗皇帝會定下這個規矩,隻能将之歸結位那位雄主想要通過這種手段,加強每屆大朝試首榜首名對國朝的忠誠。

  隻不過随着年月流逝,這種規矩已經變得隻是個規矩,被很多人淡忘直至視若無睹,隻有對陳長生來說,這個規矩不是規矩這般簡單,而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他離開西甯、來到京都,進入國教學院,參加大朝試,經曆這麼多風雨,冒了那麼多危險……的唯一原因。

  在無數雙目光相送下,他走進了昏暗幽冷的宮門。

  在一名太監首領的指引下,向着重重深宮的最深處走去,經過含光殿,經過廢園,那都是他曾經去過的地方,然後他看到了西面那堵高高的宮牆以及牆上攀着的青藤,知道那邊便是國教學院和百草園。

  越往皇宮深處去越是安靜,甚至可以說冷清,先前偶爾還能看到的宮女太監再也看不到一人,遠處明堂處的禮樂聲也變得越來越淡渺,仿佛變成了别的世界的聲音,直到最後完全消失,一片靜寂。

  那名太監首領不知何時悄然離去。

  隻剩下陳長生一個人和一座樓。

  那座高樓孤伶伶在前,不可能認錯,這就是淩煙閣。

  不需要指引,他也不會迷路,因為通往淩煙閣的路隻有一條。

  淩煙閣很高,那條路很直,由無數道石階組成。

  夜色已然籠罩京都,繁星重臨人間。

  星光灑落在石階上,為其鍍上了一層淡淡的光晖,由下往上看,石階仿佛沒有盡頭,直似要通往夜空的最高處。

  陳長生未作猶豫,順着石階,向夜空裡的淩煙閣走去。他的腳步很穩定,卻不慢,落在身側的雙手微握成拳,代表着他的緊張與期待。

  一陣夜風襲來,他的衣衫飄起,獵獵作響。

第189章

淩煙閣裡的第八幅畫像

  石階平寬,上面刻着細密的紋路,不是圖案,隻是為了防滑,雖然石階漫漫,兩側無欄無索,如臨深淵,走在上面卻極踏實,仿佛永遠不會行差踏錯,或者,這正是當年修建這條石階的人給後來者的庇護。

  看着漫無止盡的石階,終究有走完的那一刻,陳長生沉默平靜地行走着,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終于來到了夜空之上。

  石階盡頭是平地,中間是座由木梁石磚築成的樓閣,這座樓占地極廣,亦極高大,隻是因為遠離地面與人世,所以顯得非常孤單。

  往遠處的夜色裡望去,平行的視野裡隻有甘露台的身影,那些傳說中的夜明珠散發着淡淡的光輝,看着就像是一盞燈。

  整個皇宮甚至是整座京都裡,除了甘露台,便是他所在的位置最高,可以看到京都所有的街巷,如果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遠處的灞柳,但陳長生沒有遠眺四野賞景,因為現在夜色深沉,看不清楚地面的風景,更因為他現在沒有看風景的心情。

  他的視線從甘露台處收回後,便落在那座孤伶伶的樓閣上,再也沒有移開過,神情不變,心裡的情緒卻已然微起波瀾。

  從西甯來到京都,千萬裡風雨。

  他終于到了淩煙閣前。

  淩煙閣沒有匾,沒有懸着燈籠,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隻有帶着天然莊嚴氣息的梁木與青石牆,沒有一絲光線,顯得格外沉默。

  大門也沒有鎖,似乎隻要伸手便能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