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生今年才十五歲,除了七間、葉小漣等寥寥數人,他要比大朝試三甲的大多數人都要小,但他現在和苟寒食、天海勝雪一樣,已經通幽。換句話說,哪怕他在天書陵裡再無寸進,一個月後也可以輕松地進入周園。
如此年紀便通幽,甚至直接越過了青雲榜,仔細想想,他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超越了徐有容,如何能夠不令人羨慕?如果不是秋山君在周園一事上表現的太過耀眼,或者人們會覺得他的表現更加震撼。
現在的陳長生,毫無疑問是整座京都的焦點,但他沒有這種自覺,坐在車窗旁,看着晨光下的街巷,有些沉默,似乎在走神。
唐三十六看着他心不在焉的模樣,挑眉說道:“我不知道你遇到了什麼事情,是的,你現在不需要在天書陵裡再得造化,便已經能夠直接進周園,但你要清楚一點,對我們這些修道者來說,天書陵本身便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大朝試重要,比周園重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陳長生沒有說話,依然看着窗外。
唐三十六繼續說道:“在天書陵得到的确實不見得能馬上看到,并但最終我們能走多遠,能走到哪一步,還是要看我們在天書陵裡參悟到多少,無數年來無數人,早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沒有任何例外。”
陳長生明白唐三十六的意思,他當然清楚天書陵對修道者的重要性,問題在于,他現在的精神狀态有極大的問題。
修道當然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修到神隐,他便可以重續經脈,再不用擔心死亡的陰影,如果修到大自由境界,伸手便可摘星,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甚至有可能長生不老,更不需要擔心任何事情。
問題在于,神隐這種傳說中的境界,當年周獨夫都不見得觸及到,更何況他?現在他已經拿到了大朝試的首榜首名,開始接觸逆天改命的秘密,既然修不到神隐境,修行對他來說,還有什麼意思?向來自律勤奮的他莫名地懈怠下來,甚至覺得生活也沒有了什麼意思。
晨光漸盛,十五歲的陳長生忽然間失去了對修行的所有興趣,就在這時,他來到了修行者心目中唯一的聖地:天書陵。
第198章
天書陵
在京都城南有條河,河北是一條直道,站在道畔向南望去,能夠看到郁郁蔥蔥一大片園林,在園林深處隐隐有座青丘,那座青丘便是傳說中的天書陵——車隊在道上停下,考生們掀起窗簾,望向那座青丘,臉上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陳長生來到京都後的最開始那些天,一直就住在天書陵外的李子園客棧,現在在客棧裡還留着一個房間,曾經很多次遠觀過天書陵,所以沒有像那些考生、尤其是南方來的同齡人一樣那般激動。
離宮的青藤、奈何橋、天書陵都是京都名勝,天書陵更是所有遊客都想來的地方。與離宮一樣,這裡也很熱鬧,河畔的官道兩旁到處都是商鋪,攤販不停地呦喝着,雖然還是清晨,卻已經人流如織,在稍北些的正街上,還能看到很多朝廷的官衙,以及很多各學院宗派的駐事所。
車隊沒有在官道上停留太長時間,便在官員教士們的帶領下,通過河上那道寬闊的木橋,來到天書陵外的青園,在這裡也未作停留,而是直接穿過蒼翠古柏之間的神道,在一百零八座前賢雕像的注視下,向着那座青丘繼續駛去。
天書陵的外園裡已經有很多遊客,還有很多遛鳥散步的京都民衆,此時看着這列車隊直接向天書陵而去,人們很快便猜到了車隊裡那些人的身份,知道肯定是今年大朝試名列三甲的考生,臉上不由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古樹成蔭,遮着朝陽,顯得非常清幽,愈往深處去,越是安靜,隻能聽見車輪碾壓神道青石的聲音,考生們透過車窗,看着兩側的風景,望着遠處明明越來近、卻依然無法看清真容的那座青丘,心情變得越來越緊張。
幽暗的神道盡頭是一道石門,車隊在石門前停了下來,負責今年天書陵觀碑具體事宜的官員與教士,拿着相關的文書走到門前,與天書陵的禁衛官兵進入交接,考生們紛紛從車裡下來,排隊等待進入。
沒有過多長時間,那道石門緩緩開啟,考生們覺察到地面傳來的微微顫抖,不由很是震驚,心想這道看似不起眼的石門究竟有多沉重,居然能夠讓地面為之震動,如此沉重的石門又是用什麼陣法才能開啟随意?
伴着一聲低沉的響聲,沉重的石門停止移動,那座青丘完整地出現在所有人的視野裡。
天書陵,就這樣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陵,一般指的就是墓,皇帝或者那些聖人的墓,才有資格被稱為陵。
天書陵真的很像一座墓,陵基無比方正,隻是陵上生着無數棵青樹,所以看上去就像是一座青山。因為那些青樹的遮掩,考生們看不到傳說中的那些石碑,不知道天書藏在何處,但他們知道,天書便在其間,一時間,神道上變得異常安靜,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虔誠的情緒。
陳長生現在的心境有些問題,思緒雜亂難甯,自然不可能像初入京都,在客棧裡第一次遠眺到這座青丘時那般激動,但真正來到天書陵前,依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敬畏情緒,看着天書陵上的那些青樹,非常安靜。
京都,一直都是大陸的中心。
無論朝代更疊,戰火連綿還是太平盛世,這裡都是中心,南方那些宗派世家也這樣認為,即便是白帝城裡的妖族甚至是遠在大西州的人類,都承認這一點。因為國教總壇離宮就在這裡,而離宮之所以在這裡,是因為天書陵在這裡。
無數萬年前,無數流火自域外而來,天書降世,那是上蒼賜給這片大陸的福祉,從那一天開始,人類的智慧被天書開啟,學會了用火,學會了制作和使用工具,學會了結繩記事,發明了文字,然後才有了文明,直至人們開始探尋自然的秘密,開始追問自身與天地之間的關系,開始仰望星空,開始引星光洗髓,正式踏上了修行的道路,所有的一切的源頭,都是這座青丘。
什麼是天書陵?這裡的陵不是陵墓的意思,而是平的意思。
天書出,四方平。有天書的地方便是天書陵。天書陵在的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人類王朝必須在京都建國,才能稱得上正統,南方教派與北人相争多年,實際上自行其政,但依然要奉大周為主,也是因為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