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頁)

  當陳長生出第六劍的時候,蘇墨虞輕聲說道:“我輸了。”

  當陳長生出第九劍的時候,一名自伽藍關回朝述職的神将微微皺眉,搖了搖頭。

  當陳長生出到第十一劍的時候,薛河的手輕輕地撫了撫自己的斷臂。

  當陳長生出到第二十七劍的時候,折袖搖了搖頭。如果他和陳長生正面較量,在這裡便會輸了,當然這是說論劍,并不是生死搏。然後他看了唐三十六一眼,有些不解,心想難道你能比自己撐得更久。

  唐三十六一直沒有說自己什麼時候會輸,此時卻感慨說道:“我們這些人的劍都學到狗身上了嗎?”

  船首很多人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卻無法反駁。

  世人皆知陳長生通讀道藏,難道他還學會了世間所有的劍法?

  ……

  ……

第519章

慧劍斬

  折袖看着橋上的煙雪、雪裡的光線,說道:“确實如此。”

  也沒有人駁斥他的話。如果說陳長生展現出來的劍道修為震撼的人們感慨萬分,徐有容展現出來的境界水準則是讓人們震撼到無法言語,就像當年唐三十六在李子園客棧裡對陳長生說過的那樣,她始終讓人無話可說。

  開戰至今,徐有容始終沉穩地控制着奈何橋上的局面,陳長生劍起風雨,看似強大,但終究是被動地在破,如果說陳長生已經強到不可思議,那麼直至此時依然平靜如初的徐有容,又強到了什麼程度?

  劍意侵襲石橋,劍勢碾壓陣法,煙雪與雨霧齊飛,光明與流水對峙。

  洛水兩岸的民衆隻看得到美麗的雨雪畫面與隐隐綽綽仿佛神話般的交手場景,看不明白其間的意味,不停地發出喝彩聲與驚呼聲,大船上的人們卻是越來越安靜,尤其是船首的大人物們。

  因為他們看到了完美。

  石橋在天地之間,光線行于天地之間,天地之間的所有劍法,仿佛都出現在了石橋上。

  陳長生與徐有容的境界,在當今世界并不能算超一流高手,便是大船上便至少有不下十人可以輕易勝過他們,但他們在這場戰鬥裡表現出來的感悟能力與劍道修為,卻可以說是幾乎完美的,這也就意味着,他們擁有難以想象的潛質,隻要不出大的意外,船首的這些人必将被他們一一超越。最年輕的南方聖女與未來的教宗,果然非同尋常。

  薛河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船首的最前方,看着橋上的戰鬥畫面,情緒越來越複雜,撫着斷臂處的手早已落下,在微雪的空中虛握着并不存在的刀柄,仿佛想要參加到這場戰鬥中。忽然間,他的神情些變化,因為他隐隐約約在煙雪雨霧裡那些複雜至極的劍痕裡,捕捉到了一些自己很熟悉的味道,那不是劍的味道,而是刀的味道,這是怎麼回事?

  陳長生和徐有容用的明明是劍,為何卻有刀意破橋而起?那刀意還是如此的森然高險!薛河忽然想起來,陳長生用的是王破的刀道,以為自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多作思考,繼續沉浸于這場戰鬥當中,試圖獲得更多領悟。

  站在橋上的陳長生沒有感覺到刀意,一是戰局太過緊張、難以分心,二是因為他是局中人,更重要的是,薛河感覺到的那道刀意,并不是出自他和徐有容的劍,而是……當他和徐有容的劍意相融之時,濺散出來的一些餘味。

  如果這時候他能夠發現這個細節,或者他能想明白一些事情。

  有些遺憾的是,他沒能發現,他的視線與精神盡數落在煙雪裡的萬道光線裡,神識高速地運轉,不停地計算推演,慧劍不停地斬出,提前将那記可怕的大光明劍抵擋于那道線的後面。

  他不知道自己已經用了多少劍,他隻知道自己并沒能學會天上人間的所有劍法,撐得很是辛苦,當初在浔陽城時隻能使用數次的燃劍,今天已經至少使用了數十次,燃燒的雪原提供的真元數量早已耗盡,此時完全是靠幽府外的那片湖在支撐。

  但他并不擔心,因為事實證明他這七天時間的準備是有用處的,徐有容出乎意料地學會了大光明劍,那道神聖莊嚴、仿佛滄海又仿佛露珠的劍招,始終還沒能突破奈何橋中間那道線,而且他相信徐有容也不可能再支撐太長時間。

  當徐有容的真元無法再支撐大光明劍時,便是他反攻的機會。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内心深處隐隐有種不想就此結束的感覺。

  因為他這時候很愉快。

  雖然慧劍不停地壓榨着神識,燃劍不停地消耗着真元,笨劍不停地磨折着精神,可是他還是很愉快。

  這就像是在下棋,忽然間遇着一位棋力相仿、棋品上佳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