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6頁)

  刀的軌迹。

  刀的道路。

  他沒有出刀,但已經出招。

  這一招便是橫刀。

  王破的刀道,還有這招式本身的神妙,盡數蘊在這一橫之間。

  如此,他才能不出刀,便接住鐵樹的一次攻擊。

  鐵樹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絕妙的刀法。

  他問的,就是這一招的名字以及來曆。

  “我不知道。”

  王破說道:“他沒有告訴我。”

  ……

  ……

  從魏府到北兵馬司胡同還有些遠,會路過洛水。

  王破和陳長生先前一路行來,曾經在洛水畔駐足閑叙。

  洛水畔有寒柳,有堤,河面上有冰,有故事。

  在浔陽城第一次遇見的時候,他們沒有說什麼話,這一次他們在京都重逢,知道稍後便會再次分别,甚至可能是永别,所以他們聊了很多。

  他們聊了聊王之策當年,說了說奈何橋今朝,還有彼此的過往。

  看着他腰畔的鐵刀,陳長生想起了周園裡的那座陵墓,以及那座陵墓的主人,還有那座黑棺上面繪着的刀法,生出一種想法。

  那套刀法無法口口相傳,他隻能把自己從裡面領悟到的一些所得講給王破聽。

  王破沒有表示感謝,也沒有拒絕,但看得出來,他并不是太感興趣。

  哪怕他明知道,那是古往今來最強的一套刀法。

  因為他有自己的刀道,而且他的刀道與周獨夫的一刀兩斷截然相反。

  陳長生接着說道,自己在荒原跟随蘇離學過劍。

  世間很多修道者,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或者說,很嫉妒。

  王破不嫉妒,因為他不喜歡蘇離,但那畢竟是蘇離的劍,所以他有些感興趣。

  尤其是當陳長生提到,他跟随蘇離學的第三劍,事實上蘇離也沒有學會的時候。

  他對陳長生說自己想學這一劍。

  陳長生說好啊。

  他們站在洛水畔的寒柳下,說了幾句。

  然後,王破學會了那一劍。

  他是這個世界上,第三個學會這一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