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福綏路牛骨頭鋪子裡,陳長生說相信徐有容不會那樣做,他就很擔憂。
今天發生的這些事情證明了,他當時的擔憂是正确的。
安華帶着數百名信徒,跪在廣場之上,雙手捧着雪亮而鋒利的教刀。
他們的訴求很簡單,那就是跪求教宗大人今天不要出離宮,不要去幹涉天書陵發生的事情。
如果陳長生不肯答應他們的請求,那他們就會在陳長生的面前自盡而死。
他們都是陳長生最狂熱的追随者,為了陳長生與國教的千秋偉業,絕對做得出來這種事。
戶三十二回頭望了一眼那座幽靜的偏殿,憂色更重,但明顯是為了另外的問題。
聽着殿外傳來的那些聲音,陳長生沒有說話。
那名拿着畫筆的灰袍老人,滿臉不耐說道:“趕緊讓這些愚夫愚婦閉嘴!”
敢對教宗如此不客氣的人舉世罕見。
事實上,當年在寒山初次相遇的時候,這位老人對陳長生的态度就很輕蔑。
那時候魔君要吃陳長生,老人與那位雲遊四海的書生一道出現。
老人出現在離宮的石室裡,看了陳長生這麼多天,自然代表的是那個書生的意思。
陳長生是教宗,似乎也無法拒絕那個書生的意思。
而且在很多人看來,那個書生是好意。
現在陳長生自然知道了這位老人的身份。
他就是太宗年間譽滿天下的畫聖吳道子。
淩煙閣上那些畫像,都是他畫的。
那天看着吳道子從灰牆上走下來,陳長生便知道,徐有容敗了。
她終究還是低估了師父,或者說低估了這些老人。
那些老人就是當初在汶水無人的街頭,他曾經想到過的那些老人。
那些經曆了無數血火戰争、看過真正的滄海桑田的老人們。
陳長生與吳道子走到殿外。
戶三十二看着那位灰衣老人,神情微異,但不敢發問,上前在陳長生耳邊低聲勸了幾句。
吳道子越發覺得不耐煩。
陳長生看着灰暗的天空,忽然說道:“動手。”
有騎兵從草月會館方向疾馳而至,發起了沖鋒,煙塵大起。
戶三十二神情驟變,想要跪下苦勸,卻被陳長生避開。
他身體向前歪倒,撲向了吳道子的身前。
不知何時,一把極幽暗的短刀已經出現在他的手裡。
他的臉上依然帶着痛苦與糾結,眼神卻平靜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