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頁)

雲氣漲縮,略見内外之别,可歸結起來,也就是一出一入的節奏……是了,有點像瑞雯,那妙至毫巅的呼吸共鳴,形神渾化。

一念既生,羅南就像從夢中醒過來,豁然睜眼。

薛雷依照修神禹的指示,看手環确認時間:“5分2o秒。”

“咦?”

薛雷笑道:“你從躺下到現在,一共是32o秒的時間。”

羅南愕然:“這麼短?”

他以為時間過得很快,至少有一兩個小時了,沒想到才這麼點兒。若隻計算他全神投入的時段,難而還不到1分鐘?

修神禹看了眼薛雷的手環:“入定時間7秒。”

“7秒?”

“神馳一域,心照八極。7秒不錯,但也不短。”

羅南完全沒聽懂,這時候,薛翻譯官終于出場了,他贊道:“果然是有基礎的……你剛剛的入定,其實就是一個身體自檢的過程,就像設備開機,讀取載入,你的腦子越快,效率越高。7秒内視,得虛靜之旨,很厲害了。”

對薛雷的說法,修館主不置可否:“虛不可恃,盈不可久。你記住那個呼吸節奏,我們進行下一步。”

雖然很難懂,但真的很厲害的樣子……羅南對修神禹的教導,不免生出幾分别樣的信心。他回憶了一下之前的感覺,鄭重點頭。

兩分鐘後,羅南帶着修神禹的指點,重新進入了身體虛化的奇境。身若雲氣,溫暖的熱力一直在蓄積,可出入的節奏擺在那裡,時刻漲縮,熱力就不是靜态的,而是流動不休。

羅南最初見不分明,可熟悉了之後,感應就愈敏銳,慢慢地竟然從虛化的雲氣之中,察覺到了實質的意味。

在修神禹的理論中,入定隻是認知的初步。修行就要将既定的身體概念消除掉,以定境的感覺,重新塑造。

這并不是要人在腦子裡胡思亂想,實體仍是實體,氣息還是氣息,隻是要取一個整勢。

這樣的做法,羅南也熟悉,不就是他簡筆寫的手段嗎?不重其形貌精細,重點在神韻特色。

隻不過,修神禹給出了一套明确的意象:

“身似峰巒聚,氣若流水長。”

第一百四十四章

山水勢(下)

身是山嶽,密植厚壤,可承載陽光雨露,抵禦風暴雷霆;

氣是流水,曲折流轉,可積蘊一山靈秀,賦予萬物生機。

在這裡,身體是基礎,是第一性的,決定了物質結構,便如山體,總有高低起伏。元氣是機能,由身體基礎決定,就像水勢,随山形而下,可見溫寒陰陽。

二者互相參照,随着定境深化,細微之處漸漸清晰,虛實分判,有所顯化。羅南眼前,真似鋪開了一幅山水圖,連綿山勢之中,清溪蜿蜒,随勢而走,所過之處,有些地方留得住、轉得動,使得開,有些就截然相反。

有了差别,實質感就更為清晰。

漸漸的,有一些位置,流轉蓄積,若平湖深潭,暗生渦漩。這是修神禹要他格外關注的所謂“竅穴”,是蓄靈溫養的福田。

羅南的意識逐步确認了方位,還與既定的身體概念重新對照:頭頂、胸口、下腹,以及手心、腳心……

這些“竅穴”之間似有共鳴,波蕩暗生。震波切過,雲霧般的虛化感覺漸退,肌體的知覺重新顯化,但與之前相比,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就像那個古老的哲學命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