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5頁)

“必須要從構形設計入手。

“物質條件限制越多,意味着構形設計的變動越大。

“疊層幹涉技術是一個成熟的方案,即便有這樣那樣的限制,但已經接近于公版産品,基本上可以确定,能夠為相應層次的大多數人所用。可我們不用考慮這個情況,先做一個合乎個别條件的私人版本,或許更貼近作者本來的設計内涵。”

這是萬院長的思路,确實很有道理。然後,“改變設計”這個核心責任,就壓到了羅南肩上。

這不是偷奸耍滑,而是萬院長認為,羅南的構形設計水準遠在他之上,是世界上最頂尖也最合适的選擇。

至于羅南,他雖然和萬院長交流、向萬院請益,卻也不願意将重要的環節假手于人――畢竟這是屬于他的、還有他的家人的東西。

他一直這麼認為。

既然達成了共識,又一輪的鑽研時間到來。

“模仿和抄襲是有本質差别的,能設計和能做到是兩碼事。”

“非常棒的思路,但我在重複的時候出現了這些問題……”

“有關次級結構的問題,必須要再解釋清楚,我沒看明白,而且我認為那太複雜,不符合設計本身的洗煉和優美。我的意見是……”

……

來來回回的讨論、學習、借鑒,乃至于辯論和争吵,擠占了羅南絕大多數時間――好吧,沒有争吵,可比争吵更痛苦。

為了盡可能保證資料和通訊的安全性和私密性,羅南和萬院長并未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而是以夏城分會的“靈波網”架構,進行加密的郵件傳輸。

越是這樣受限制的交流,越需要兩邊窮盡腦汁,把對方提出的問題研究透,再謄寫出具備足夠說服力的理由。這裡面很難摻進去情緒化的東西,必須要嚴謹而周密,否則隻會是浪費一次交流的機會,耽擱雙方的進度。

對羅南來說,這是一種極少體驗的新奇感。

有些思維角度,他也許永遠不可能觸摸到,但在萬院長那裡,卻是基石般的存在。“優先”與“後置”的巨大落差,必然形成沖突,最後有可能達成一緻,有可能各自妥協,但也有可能就此擱置。

可就算這樣,效率還在提升。

一個人和兩個人,這是質的差别。

那種一睜眼睛,就有出色答案擺在眼前的驚喜感,真的是爽極了。

羅南不會因此而懈怠,他希望萬院長那邊也是同樣的感覺。

“用己之長,急我所用。

“現實一點,務實一點!

“還是要走精神側,形神框架裡面,最具有可塑性的,隻有靈魂力量。萬院長的腦袋就是榆木疙瘩!

“似乎可以在時空結構上做一點文章。在虛腦體系中,這種架構很暧昧,算是物質側,可也有精神側的内核,合兩人之所長……有點兒意思。”

羅南嘴裡念叨着萬院長、還有他自己定下的原則,持續設計進程。

虛拟工作區有複雜的構型線條,但他腦子裡閃滅的,隻會是這裡的十倍百倍。他有靈感,隻是正锲而不舍地尋找最适合的那一個。

“老手”進來的時候,看到的“莫先生”,就是這麼一副形象。

沒有招呼,也許“莫先生”根本沒有發現他的到來,或者發現了,也沒有轉移注意力的意思。

“老手”并不生氣,很奇妙的,原本滿肚子的牢騷和憋悶,在羅南叨叨叨似的“念經”聲裡,不自覺就緩和了下來。

他把推過來的移動架子穩住,就在工作間找個把椅子,暫歇下來,也不開口,任羅南在那裡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