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不覺得自己有能耐複現璇晶陣列,他隻是知道那個“味道”,然後争取讓一切的外在活動都把它表現出來。
相比之下,天淵體系另一個,也是可能比“璇晶陣列”更古早,更純粹的特質,就是“标準戰鬥陣列”。
這一簡稱為“制式陣列”的集體構形,與“璇晶陣列”一起,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支撐起天淵帝國最基本的戰争模式
在“制式陣列”領域,羅南就要通透多了,地球深藍平台的“格式化空間”,雖然是這種集體構形的劣化版,卻也給了他足夠的經驗積累,再結合紮實的構形思維,讓他理解起來幾無障礙可言。
所以,他才能夠搭建起簡陋又具備實質意義的沙盤模型,甚至更進一步,組裝起了深藍行者,進行更具體的嘗試。
此時,那組與蒙沖貼面對站的空蕩外骨骼裝甲内外,就有數十枚切分儀上下流走,裡外穿梭,熱鬧得緊。
羅南身外也盤旋着一組切分儀,向深藍行者靠近。
這個場面看上去有些詭異,以至于本來還想再多說幾句的蒙沖,不自覺抿住嘴巴,呼吸也變細了不少。
羅南注視着深藍行者的背部裝甲,讓兩組切分儀的流
變模式交彙,也将他與深藍行者無形的能量信息交流,用相對直觀的方式體現出來。
在天淵帝國,切分儀主要是用來作為璇晶陣列的介質,彌補靈魂力量外放的風險;在羅南這裡,則憑借着構形上的積累和靈性,使之變成了百搭型的輔助工具,用來彌補實體結構,延伸功能的虛拟構件。
而在研究了勾業尉官的“幻想拟态技術”有關資料後,羅南甚至已經不局限于機械造物的層面,向着仿生,甚至是更宏闊的領域前進。
比如,可以模拟自己。
前方深藍行者,尚未塗裝的冷硬外殼上,隐約亮起微光。
沒有羅南的指令,仍然站在原位的蒙沖,下意識眨眨眼,未愈合的開裂眼角,又泌出血珠。但這不妨礙他的感應:
格、格式之火?
制式陣列二人組合,沒有問題。
羅南通過左眼虛拟視界的工作區,在實驗表格中标注。這顯然是在中繼站培養的習慣――室外作業的時候,虛拟視界比投影工作區更簡便。
剛才,他通過切分儀的加持,模拟了作為菜鳥新兵的羅南,和梁廬初搭檔的狀态――當然,是在模拟的“中繼站”環境中的模樣。
他沒有停止,又繼續模拟變化。
裝甲上的光亮有所内斂,但脈動頻率更高,積蓄着可觀的爆發力。
這回是“标-次3”型組别陣列,是羅南臨時加入機動九班後的狀态。當然,他不會滿足于單獨個體模拟,而是尋找那種集體力量加持的體驗。
“嗡嗡嗡!”
兩組切分儀,有一部分開始出現不規律的擾動,但很快就由其它同類轉接疏導,随一波震蕩消散于無形。
接下來,前線……
“砰砰砰砰!”
氣機剛有變化,至少三分之一的切分儀崩碎炸裂,傷不到羅南和蒙沖,卻将深藍行者的外甲打得丁當作響。
羅南就苦笑,果然還是不行。
施源爵士和盧安德尉官,以個人之身,聚合中繼站以及上萬官兵“标準陣列”恢宏力量并操縱之,層次上毫無疑問就是“大即便羅南能夠把握到一點兒集體構形的思路脈絡,可單憑一具深藍行者,還有後面這些粗陋的模型,隻在單元基數上,就有天壤之别。
沒有基礎,什麼結構、層級和躍升,都無從談起。
嗯,這就是找不到上遊供應商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