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其中最醒目的,還是通過特殊方式固定在投影區域正下方的“計時裝置”――上面的數字剛從“03:09:26”的狀态跳到了“03:09:27”,接下來就以固定的頻率持續讀秒更新。
相較于這個莫名其妙的“計時裝置”,直播彈幕的整體畫風,就顯得正常許多:
“原來破3了嗎?給瑞雯小姐姐跪了!”
“求您動一動。”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史上最強,灑家服了!”
“擺個攝像機就叫‘史上最強’,‘屎’是你們剛噴出來的嗎?”
“前面的,朝着3點鐘的方向,對,就是你左手邊窗戶上,說說你看到什麼?”
“對弱智要說得直截了當,所以告訴你答案:那上面瑞雯小姐姐的影子清晰可見!”
直播間裡的氣氛出奇地和諧,這個“和諧”當然是指“粉絲”的壓倒性優勢。偶爾跳出一個人來表示質疑,也立刻就被噴得生活不能自理。
這樣的氛圍下,且不說“反方辯手”能不能找到那位深海禮佛,就算找到了,強行出去引戰可能帶來的後果,也足夠讓他三思而後行了。
“反方辯手”隻能尬笑兩聲,給自己找台階下:“這裡面全是情緒化的東西,就不是個講道理的地方。”
那你就别在網上争輸赢啊!
鐘曼心裡吐槽,但事實上,她部分贊成“反方辯手”的說法,直播間的彈幕确實不是講道理的地方――它們也遠遠不能反映真實。
對照着全網搜索、大數據實時更新的詞雲圖,再看此時的直播間,隻能說明,這裡相對和諧的場景,很可能僅僅是一種錯覺。
造成的錯覺的原因,多半就是直播内容導緻了“篩選”過激,勸退了很大一部分人,能夠留下來的要麼是一等一的鐵粉,要麼就是對直播内容有強烈興趣的粘性用戶,反而形成了溫情脈脈的小圈子。
“流速”平緩的彈幕,便是佐證。
鐘曼見過很多這樣的圈子,也了解其中的機制和發展趨向,卻着實不明白,怎麼會形成這樣的場面?
正撓頭的時候,有人“解決”了這個困擾:“你們是準備在這裡玩到考試結束嗎?”
大領導的介入,讓監控室一幫人刹那間作鳥獸散。
鐘曼也貼着牆邊溜走,去完成最後二十分鐘的監考工作。
網絡信号再度斷開,單憑想象,鐘曼實在無法理解:瑞雯和她的團隊做了什麼,才達成了如此“勸退”效果。
其實,從彈幕展現的信息裡,她是有猜測的,卻不願相信:
難道瑞雯就在這個接待室裡,枯坐了三個小時?
從頭到尾,直播的内容就是這個?
雖說鐘曼曾經有過類似的荒唐念頭,也有瑞雯性格無法勝任的擔憂,可真當想法成為現實,她還是恨不能去撞牆:
這樣的直播,瘋了嗎?
上午11點半,三個小時的考試結束,考場裡剩下的學生帶着“原來我沒死”、“下午還要再死一遍”之類的表情湧了出來。
鐘曼混在人流中,都顧不得去擔憂是否被領導在心裡記了一筆,早早出了研一樓信号屏蔽區。然後就将憋了好久的疑惑砸在了管理員聊天頻道中:
“發生什麼事了?這是什麼情況?”
“三閘安防這次太過分了,說得好好的,結果把瑞雯小姐姐丢在接待室,幹等了三個半小時,三個半小時!現在還沒有個說法呢!”
孜然面兒終于遇到了組織,迫不及待地發出抱怨。這樣的發言,翻找前面的聊天記錄,可以說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