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第4頁)

等等……所以說她今上班路上是可以看個開頭的?所以她今天在群裡發消息,請孜然面兒幫着錄像的時候,直播其實已經開始了?

怪不得當時傻狗子回複得那麼慢!

鐘曼按捺住這能讓人捶胸頓足的念頭,強迫自己更關注瑞雯本雯。

由于是第一視角,又習慣了沉默,倒也看不出具體的應對态度。但從服務人員自然流暢的行為上看,顯然也不會有什麼過分的舉動。

鐘曼還覺得,在進入三閘安防的辦公大樓前,她主動放飛了那隻叫墨水的烏鴉,應該也算有禮貌的表現……吧。

鐘曼可是見到過早前流出的内部截圖的,三閘安防附近的權限設置,當真是連烏鴉都不放過。在外圍墨水的權限能夠通過判定,進入大樓可就未必了,提前放飛可以免除彼此的誤會和尴尬……

好吧,這些都是鐘曼猜的,這時候她已經不自覺在施展技能:

解讀!

就是認真地去分析物料中存在的所有蛛絲馬迹,讓分析結果去符合自家愛豆良好形象的邏輯……

咳,這是資深粉絲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接下來還有擴散、控評、反向解讀等一系列相配套的手段。

此時,視頻已經不動聲色的做了一個加速,在瑞雯超穩定視角的加持下,不知不覺就跨過了數分鐘的等待時間,快進到三閘安防對接人員到來的那一刻。

錄制時間顯示,現在還不到八點呢。

進來的這位,仍然被瑞雯的視角框去了肩部以上的位置,表現出一貫注重個人隐私的态度……

等下!

鐘曼點了暫停,感覺自己好像錯了過了一些信息。

她把視頻倒回去,從頭開始看。

這次,她拿出了攝影系畢業生的思考方式,從更專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且,能夠随時回放的視頻,也比直播形式要便利太多了。

多看一遍,就多了很多新想法。

首先是質感。

從視頻的觀感上看,雖然是第一視角,雖然是直播+轉錄,可是視頻仿佛大片般的質感還在。肯定是動用了專業級别的設備,也許還有高等級的人工智能調節,才能在無後期的情況下,實現從外景到内景的無縫過渡。

别看市面上大部分消費級攝影設備,都能有所謂的“自适應”能力,可就是那幾毫秒的明暗、色差,給人的感覺就要掉檔……

細節,細節才是最燒錢的!

如果再考慮便攜式、微型化,隻瑞雯自帶設備那個投入,就能秒殺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主播團隊。

直播的每一秒,都是信用點燃燒的噼啪聲。

包括那傳聞中三個多小時的空鏡頭!

然後就是運鏡。

有好設備不會用也是白搭。鐘曼就不再考究審美了,也沒必要。她隻看最基礎的表現――就算是直播,瑞雯“掌鏡”的感覺仍然很穩、很到位,不管是和誰正面相對,始終都能照顧到個人隐私的問題,準确框住對方下颔到胸口這麼一個相對狹小的區域。

給觀衆的感覺是,好像她的視線永遠都是那個水平線上。可問題是,人的高矮不同、身體結構不同、行走坐卧的姿态不同,又哪有固定的“水平線”呢?

也許有人會說,瑞雯使用的是微型化、與人眼分享視角的“所見即所得”傻瓜式設備,想要限定視角,隻要調整視線,再簡單不過了。

呵呵,如果真有人這麼說,鐘曼會很樂意把“傻瓜”這個詞兒拍到他臉上。

不管是什麼樣的設備,在行進間拍攝、或者面對動态目标的前提下,限定拍攝區域都是很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