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工回憶:“我記得前年都還有複映吧。”
章瑩瑩繼續“啊啊啊”地發洩:“我是自掏腰包,讓事務所的大夥兒陪着去看的,貢獻了三十張票啊!可惡,她怎麼能這樣!”
“……”
羅南被徹底排除在話題圈外,完全湊不上去。還好那邊幾個已經提供了足夠豐富的信息,而他本人,貌似也有那麼一點點的印象,再用“冬青+百億”搜了一下,很快得出了大量的結果。
裡面有關于電影本身的:信用點全球流通後第一部百億票房電影、橫掃各大獎項的吞金怪獸、荒野電影的裡程碑作品、五年實景拍攝、反映遊民部落的真實生态等等。
當然也有“溫青”這位主演的:資深知性女演員、總票房破兩百億的影壇天後、巅峰時期激流勇退、跟随團隊轉戰荒野五年、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遊民影迷……甚至也有說她本來就是遊民出身。
不過,網絡上對這部電影讨論最多的,竟然是它的政治意義,比如:
吹響遊民回城的第一聲号角;
政治文藝片的巅峰炒作;
遊民政策的轉折點……
還包括“星聯委商讨有關政策前先看一遍《冬青》”之類的段子。
統合各種消息來看,這部八十年代前期上映的電影,不失為一部經典。但它的題材、内容和導向,卻與當時遊民政策的社會大讨論形成了深度綁定。
以至于,這部電影,還有電影中表現最出色的女主角,都成為一種符号化的存在,被無數人引用、解讀、再闡發。
多年激揚、發酵、沉澱,說她有全球最龐大的遊民影迷,确實一點兒都不讓人意外。
“真的很多粉絲呢。”
羅南從更現實的層面,驗證了自己的獨特視角。他又笑了笑,摸了摸似乎剛長出一點點胡茬的下巴:
“回頭有空看看《冬青》,可能也不錯。”
便在地下實驗室裡,一幫人熱火朝天地讨論之時,他們口中的主角,曾經的百億影後,則剛剛告别了送行的竹竿,坐上了她的專屬座駕,駛出密林環繞的北岸齒輪。
車上除了司機,隻有她一個人安靜地坐在後排,看似閉目養神,卻是在大腦中将剛才讨論現場的細節,重新複盤。
訊息傳入的震動,打破了她的狀态。
對面傳來的文字信息,直接映射在視網膜上,這是最隐秘的聯系方式之一――如今的夏城,任何不夠謹慎的交流,招來的很可能就是羅南這位精神感應大師的“凝視”。
文慧蘭倒是先往車窗外瞥了一眼。
車輛側後方,有正跟随前進的保镖團隊,包括跟着她一同進入地下實驗室的保镖隊長。
“失敗的交涉。”文字信息直接定性。
“如你所見。”
“現在必須解決問題。”
“盡力而為。”
“你不覺得你的心态要更緊迫些?他已經點名會長了!”
“會長又不會翻臉應戰。”
“……這才是問題所在。”
“我知道,需要一個大家都體面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