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第8頁)

這時候,安排過來接人的車輛,已經抵達,龍七在遠方吊着嗓子嚷嚷。

“你送瑞雯回家。”羅南用正常語氣回應,但确定龍七聽得到。

後者嘴裡的嘟囔他也清晰聽聞:“這授權,該不該受寵若驚啊。”

瑞雯的視線往這邊轉過來,但最終也沒說什麼。

很快,海灘上人影去盡。

羅南擡頭,視線投向了半空的雲層,某種意義上,那是磁光雲母舒展的身軀……的一小片。

羅南在觀察磁光雲母,磁光雲母也在“觀察”他。

後者的“觀察”本質上不具備主觀意識、不帶有主觀情緒、自然沒有任何惡意。其實就像是一面鏡子,把羅南的“觀察”再反射回去。

隻是,這個“鏡子”的體量太大,結構太複雜、内蘊的能量也太龐大。

好像小小的一束光投射過去,在複雜鏡片陣列中往複反射、充能、聚焦,再回來的時候,已經完成了數量級的躍升――它的“觀察”,就代表着對羅南這位“渺小卻重要的主宰、支點和放飛者”的實質沖擊與改變。

這也是一種磨合、适應,是羅南和磁光雲母的“審美”不斷妥協的過程。羅南要多學習一些,磁光雲母要多“遷就”一些。

在此基礎上,也在暫時不改變現有生命框架的條件下,羅南不介意按照磁光雲母的“審美”對自身做一些小小的改進。

當然,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

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翡翠之光”号上磁光雲母初成形到如今持續在宇宙空間内蔓延外擴;從彼此觀照的别扭感到現在基本“說得過去”――羅南刻意延長了這個過程,花了小一個月的時間,才讓自己從身體到理念,完成了“小步調”的調整。

這期間,現實層面的變動真是很“保守”的。相比之下,他的理念,尤其是理念中的“完美體”,與在阪城時搭起的架子相比,才叫一個“天壤之别”。

差别已經大到單憑訂制的外骨骼框架,已經很難模拟呈現出來,必須要在自家肉身結構上,有進一步的提升和改變。

羅南還在權衡。

第六百三十四章

月軌道(中)

羅南步入海水之中,夏季清涼的海水,給予他相當舒适的體感,卻又未能浸透他的衣物,他就這樣走入深海區域,權當是散步,更有助于幫助思考。

權衡等同于猶豫。

因為羅南已經非常清楚,肉體層面的再一次的質的提升,已經需要基因層面的“大動作”。

當然,在現階段的裡世界,這還遠遠沒有成為一個共識,更不屬于常識。

在裡世界,像羅南目前這種,超出覺醒者,又和建築師也就是b級肉身側有那麼一段差距的肉身層次,前面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需要按部就班的打磨身體,有效的利用靈能、内息、乃至于畸變物産的營養素等各種途徑,不斷突破肉身極限,激發自身潛能,最終領悟以物質層面的力量撬動淵區湍流,對自身形神架構進行沖洗淬煉的高級技巧和恰當方式,尋找最終脫胎換骨成就超凡的路徑。

這條道路看上去沒那麼多争議,基本上所有公開半公開的資料,都是這樣顯示。

隻不過,這個路徑又是特别吃天賦的,像是爆岩、巴澤、薛雷這樣天生神力,肉身強度和柔韌性遠超同侪的肌肉男,肯定要勝過羅南、剪紙這種或瘦弱或肥胖的弱雞。

所謂天賦,其實就是基因上的差異。

它甚至不是單純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是代表了作為對比的兩個人及他們的祖輩,在動辄百、千、萬年的漫長遺傳和進化過程中,無數次選擇和變異的結果比較。

要在一個已經買定離手,基因表達的性狀基本定型的個體身上,在他身體生長發育的較短時間内,跨越天賦的鴻溝,再觸碰到個人進化的天梯,無異于将自然選擇的曆史濃縮到屈指可數的有限區間之内。

而且,這不隻要包容過去,還要預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