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排列組合、表達、生長的各類生命體或縫合怪,最保守估計也要在1億種以上。
嗯,這還隻是具備超凡力量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羅南需要在上億種可能性之間進行篩選,不但要注意現階段的可行性,還要注意複雜且難以預測的未來。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卻是羅南目前唯一能夠使上點兒力氣的途徑。
雖不聰明,但總要有一個開始。
事實上,羅南已經開始了。
他靜靜的懸浮在海水中,前方就是剛剛“放生”不久的雷池實驗場,此時這個被叢生白骨包裹的大家夥,仍在“覓食”狀态中。
它需要不斷的收集正常和畸變基因,汲取能量,豐富可以操作和比對的基因庫,嘗試演化出更複雜的畸變生态,以窺見形成這類環境的根源表現。
和雷池實驗場的奔放相比,胸口嵌入的爵士級内殖基礎型生化反應爐,正在發出他人根本無法捕捉到的“轟鳴”,如同二十四小時開動的生産線,在磁光雲母賦予的特殊高能環境中,以羅南本人已經“初始化”的體細胞為原料,進行毫無技巧的培育和篩選實驗。
把自己當實驗品,是羅南一貫的作風。
他的目标是生成幾套貌似可行的初始方案,再置入外部環境中進行後續的培育嘗試。
坦白講,羅南不太喜歡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做法,就算是早些年他研究爺爺的格式論,以身試藥,也不至于這樣悶着頭莽到底。
可還是那句話:要想在這個領域具備技術含量,必須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儲備以及龐大的實驗團隊,地球現階段根本無法提供的那種。
嗯,目前來看隻有夢中……
另外,深藍世界會有嗎?
羅南注視海水深處仍在“覓食”的實驗場,心思有一點兒放飛,但很快又收斂到更現實的層面。
這樣,他就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就在幽暗海底、雷池實驗場周圍,高明的觀察者正持續投射過來的意識的“微光”。
對方對“雷池”非常感興趣。
甚至還在嘗試,将一些周邊海域并不具備的畸變品種推送過來,做進一步的觀察。
“要的就是這種配合。”
羅南傾注的意念太清晰,那位高明的觀察者,也有觸動,在有關意識層面,猛地縮了回去。
啧,還是那麼慫。
羅南一點兒都不意外。
這位“入場”的時間是很早的,白骨山丘出海的時候,就已經在關注了。卻與大咧咧讨論的血妖、鋼鏽他們完全不同,就是縮在暗處,無論如何不冒頭。
這樣沒法交流啊。
羅南想了想,單憑意念,驅動身前的海水,生出波紋條路,隻當是投影工作區,在持續搖動的水層之間塗畫,并保持線條輪廓的相對清晰。
羅南的速寫水平絕對是專業的,不管是平面還是三維,總能用最簡單的筆觸,突出目标的重要特質,特别是這種不受紙面筆法限制的形式,顯得愈發生動,栩栩如生。
很快,一條隐約輪廓成形……
“嘭!”
海水悶爆,直接将他身前的成形輪廓炸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