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就像一個封建家長,吩咐了瑞雯,自己卻全沒有身先士卒的打算,又坐回到沙發上去。
也實在是這一棟上下兩層,不到三百平米的獨棟建築,不值得他“動手”。
羅南身在客廳沙發上,建築物内每一個角落所積累的灰塵污漬,仍逃不過他的感知,他甚至可以通過凝水環,把整棟屋子徹底沖洗一遍。
瑞雯隻需負責大件物品的整理擺放。
整個大掃除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起輔助作用的智能管家老莫,手底下那些掃地機器人之類,甚至都沒來得及開機,隻是打開新風系統意思了兩下。
大掃除結束,門窗打開,微微潮濕的暖風在屋内對流。
羅南在沙發上就沒有挪過位置,他睜着眼睛,看陽光暖風以及重新滲過來的些微灰塵,在客廳的空間裡交彙打旋兒。
人類感知層次上的通透感,卻沒能讓他通透起來。模拟器中幾可亂真的畫面,重新充斥了他的感知維度。
他似乎來到了地外空間,俯瞰他來時的星球。
真實嗎?
羅南搖頭,都不用再拉近視角去看那厚厚的馬賽克,随着他的意念流轉,邊角處隐藏的編輯窗口出現并放大。
所謂的“禮祭古字序列解析模塊”,就用已經規範好的方式,向羅南展示這個貌似真實的虛空環境中各類麻煩問題。
編輯窗口内,大量字符以及字符的組件不斷刷新。
核心區域,羅南編輯組構的禮祭古字基本定型且在高速流變。然而就在其中,起碼堆積了七八種極具刺激性的顔色,色彩斑斓,讓人看得頭暈目眩。
而這裡每一種刺激性顔色,都點染了至少成百上千的字形構件,流變時更是會爆增十倍,都是系統無法識别,或者識别了也建議修改的問題所在。
所謂的解析模塊,絕不是一步到位的翻譯機。它隻是在模拟器底層邏輯基礎上,留給禮祭古字系統的一部虛拟機,還有相對應的文本編輯器。
可能設計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兩種不同編碼方式的互通?
對羅南來說,目前解析模塊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了老師的角色,他比觀想時空更嚴謹,做出的判斷更精确,暴露的問題更直觀。
羅南應該慶幸,他熬夜完成的第一次編輯嘗試,竟然讓“新程序”跑起來了。
雖然細節慘不忍睹,幾至于無;雖然不知道,這個“新程序”什麼時候會崩掉。
第六百六十一章
編輯器(中)
出于對場景的類比聯想,羅南忽然記起,他見過一種說法,大意是:對程序員來講,隻要程序跑起來了,就不要再動它,不管後台代碼是多麼荒誕醜陋。
不再動它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羅南自從編輯出了這個表面勉強光鮮,内裡一塌糊塗的作品之後,就一直不停的擺弄它。嘗試利用編輯器的錯誤提示功能,把這個糟爛玩意兒,調整到勉強能看的地步。
普通觀察層面的厚馬賽克都懶得說了,放大到星球級别,近于宏觀尺度,細看仍然辣眼睛。
是羅南對“地月系”的觀察不夠細緻嗎?
顯然不是。
在羅南“大坐标系”觀想模式下,特别是與磁光雲母共享感知後,他所見到、剖析的絕不隻是單純的“地月系”,還包括與本地時空密切接觸的多個位面,以及它們之間的複雜作用關系。
但他所見、所知的這些,已經突破了他常用語言的邊界,怎麼描述都差着意思――母語是缺乏該領域對應的精确義項;禮祭古字則是運用生硬,錯漏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