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第1頁)

但也有一種可能:天淵文明和地球,互相處于對方的可觀測距離之外。

不是不可能,在天淵帝國所在的星域,曆史上各個遺傳種高等文明采取“星門随機跳躍”和超空間航行相結合的方式,在廣袤星海中,發現并開發了大量的“孤島星系”。

這些“孤島”彼此并不直接相連,鑒于“星門跳躍”初始階段的極大不确定性,它們中間往往間隔了令人瞠目的遙遠距離,在漫長時光中,才慢慢發展、聯成一體,形成了廣闊的核心文明星域。

但直到天淵帝國的時代,還有三成以上的孤島星系,散落在宇宙的各個角落,通過、也隻能通過極大代價改造修建的“固化星門”穿梭往來。

有資料顯示,“星門”兩端的最遠記錄,來自于一處孤島星系“遠晖”,它和天淵帝國中央星區的‘固-42’星門直連,兩端距離是:

1292……億光年。

一個巨大到荒誕的數字。

地球文明目前可觀測宇宙的直徑,也才930億光年。

當然,宇宙本就荒誕。

這還是不知多少年前的記錄,随着宇宙快速膨脹,這個記錄理論上還會被持續刷新――前提是遠晖星系那座勉強固化下來的不穩定星門,不會因為過高的維護費用被砍掉。

所以說,在“巨大到荒誕的宇宙”中,非要去給一個不确定的事實标注刻度,很可能是無意義的。

羅南隻能暫時用最通俗的方式去理解。

按照地球的定義,就當是天淵帝國所在星域,已經遠遠超出了本超星系團的範圍,來自于另一個巨大的宇宙結構或類結構區域,需要跨越巨大的宇宙空洞,百億光年以上的距離。

甚至,還沒有進入各自的光錐之内。

但那又怎樣?

也許天淵帝國處在地球人的可觀測距離之外,并随着快速膨脹的宇宙加速遠去;也許那些天淵文明記錄的古早曆史,正在地球某個天文望遠鏡的鏡頭中,按照它們既定的命運發生着……

這些标明距離刻度的嘗試,都不如一個确鑿無疑的現實:

本來完全獨立的兩處時空,以一種超常規的、超光速的方式發生了聯系。來自遙遠時空之外的信息,以遠遠超越光速的“渠道”投射到這裡,就算沒有“日輪絕獄”那種一看就非常極端的場景事件,也足以證明,它已經對地球本地時空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日輪絕獄”反而讓這種不可測的影響具現化了。

羅南注視着虛拟工作區,沒有動手操作,瑩光界面卻漸漸轉暗,區别于身外的夜色,而是宇宙空間式的深邃。

在這個界面中,首先出現的其他光色,是屬于地球的幽藍,它承載了一側太陽的光,制造了另一端月球的影,表現出引力支配下,地月系的體系化運轉。

如果細看就能發現,地球、月球以及太陽光線投射的位置角度,是與當前時間狀态完全同步的。

這是“内宇宙模拟器”的投影,投射出來的則是羅南磕磕絆絆進行中的“大作業”。

看上去是不錯,可是一旦對它進行放大處理,厚厚的馬賽克便占據了觀察者所有的視覺感官。

這是羅南仍無法利用禮祭古字體系,對對“小尺度”事物進行精确描述的緣故。

羅南熟練地切換出隐藏的編輯窗口,然後更熟練地關掉。這樣就可以避免讓那裡面頻繁的報錯顔色給刺激到……而且和一周前相比,已經少很多了不是嗎?

他打開“内宇宙模拟器”的目的,也并非這個。受意念控制,幾乎被地月系填滿的界面,開始飛速收縮,呈現出大片幽暗的“未編輯區”。

當地球幾乎弱化成幾乎消失掉的瑩光藍點時,在界面的邊緣地帶,終于出現了一團稍微大一些的暗紅光團。

那是含光星系,羅南“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羅南同樣放大這片區域,這回就再沒有什麼馬賽克了,無論他聚焦某片星區、點選某顆星辰、甚至去某顆行星表面去看一看,基本都能得到相對清晰的圖景。

是的,含光星系的呈現非常詳實,這份詳實來自于外接神經元資料庫……可能還包括日輪絕獄外圍那艘破爛飛艦、乃至日輪絕獄本身提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