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還好,差不多是獻祭常識的程度。”
說這話的時候,羅南想到的是梁廬。
武皇陛下明顯沒懂這個梗:“怎麼突然跳到這個領域?這和天淵靈網南轅北轍吧?”
“這樣?那不是正好做參照嗎?”
“有道理……但内宇宙這個領域,天淵帝國才最專精,你問我,不如多鑽研幾本教材,如果手裡有的話。”
其實在研究……
但也不耽擱羅南繼續請教:“為什麼說南轅北轍?”
“一個開放,一個閉合,就這麼簡單。”
“天淵靈網,開放?”
“所以你對内宇宙真的有研究啊。”
“……”
敢請您不試探兩句就不舒服是吧?
羅南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武皇陛下試探歸試探,解釋也真解釋:“天淵靈網這東西,它雖然内嵌進入了宇宙底層的規則,核心價值都在淵區、極域這樣最頂層的設計中。這樣的規則設計,近乎擴散到宇宙每個角落,不管你能否利用,它都在那裡,當然是開放的。
“人們認知的天淵靈網,大多數時間,也隻是一套面上的操作系統,隻是隐蔽些罷了。諸神導緻的封閉,與其本質無礙。”
還能這麼解釋?
羅南又聯想到“開發者模式”,還有内宇宙模拟器正在加載的所謂“輔助系統”,一時若有所得。
“至于内宇宙麼,你既然研究了,應該知道,它的理念格局有問題。當然,比神明披風那種東西,要坦蕩得多。”
神特麼格局問題……
正如武皇陛下所言,羅南近日來一直通過内宇宙模拟器,還有其他一些文本資料,研究“内宇宙”的課題。
也因為有研究,才對武皇陛下的評價頗是無語。
羅南對“内宇宙”的深入研究,其實就是從“大坐标系”開始的。
大坐标系的建構,是羅南修行曆程中一個了不起的成果,他有時也頗為自得。可當他學到天淵通識課程,确切地說,是“真傳”一部中有關“通真”的内容時,才發現,原來在遙遠的星空之外,那些高等文明已經在這上面做了令人瞠目的精深研究。
區分内外,明悟本我,再以“我”為原點觀測宇宙萬法萬物,這就是“通真”課程的基本原則。
基于該原則,天淵帝國那邊也有類似的觀想法門,而且是法理通透,循序漸進,比他自我感悟的“大坐标系”可要合理多了。
當然,羅南的造詣,其實已經遠遠超出通識教育的領域。可相較于天淵帝國以及衆多星際高等文明的研究範疇,還遠遠夠不到邊。
在天淵帝國,“通真”,其實也包内修、造物、布法、構形等科目,乃至此後由通識到專識、再到攀援天梯,都隻是一個終極目标的前置:
内宇宙。
化生天人圖景,成就自有時空,非大君、主宰不能為之的内宇宙。
所以有關法門,也叫天人觀想,僅在大君之下的“天人”一詞,便由此而來。
天人觀想中,在所有的已知未知,都化為内宇宙的養份。一開始,它注定是簡化的、幼稚的、自相矛盾的;注定是脆弱的、失衡的、随時破潰的,所以一開始不能稱為“宇宙”,隻是“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