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第4頁)

  哪個舉子會去一個開辦不到三年的名不見經傳的書院讀書,還半年?就算這書院的山長是個連中六元的狀元郎,也難有吸引力吧。M

  但孟允峥應下了,“可以。”

  皇上揚眉,“你倒是很有自信。”

  孟允峥笑道,“不瞞皇上,臣已經邀請了靈州的淮安先生來書院任教,屆時淮安先生會帶上他的幾位學生一塊過來。”

  “霍!”

  “你說誰?”

  “淮安先生?”

  “他居然會答應去你那書院教書?”

  衆人實在克制不住的發出聲音,實在是淮安先生太過出名了。

  這人是一代大儒,當年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以十二歲年紀拿下當年的狀元之名。後在翰林院作為編撰,一路高升,最後成了太子少傅。

  (本章完)

第2230章

峥路書院

  後來,淮安先生的父親過世,他扶靈回老家,三年孝期滿了之後卻沒回朝堂,反而遊走于全國各地。

  他一生著作無數,收了不少學生。有些人走上科舉之路,有些人則醉心于其他行業,總之這人在文人中的地位非常高。

  據說先皇曾經想讓他重回朝堂,但被淮安先生拒絕了。

  可是現在孟允峥竟然說,他将人請到了他新開的書院?

  不說别的,就沖着淮安先生的名氣,就有不少學子趨之若鹜的趕到他書院去跟人學*******揚了揚眉,“如此,朕就放心了。朕還想着,你若是缺人,朕可以介紹合江先生去你書院的。”

  大殿中人瞪大了眼睛,懷疑自己聽錯了。

  合江先生???

  合江先生和淮安先生不同,他是書香門第出生,祖上都是清流文人,家學淵源。所以他也自小讀書識字,學富五車。

  但他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至今還是白身。

  然而即使是白身,也不妨礙他聲名遠揚。

  凡是和他探讨過學問的人,都對他的才華能力贊不絕口。此人涉獵廣泛,對不少生僻少見的知識都了然于胸。就連皇家寺廟的方丈大師與他談論經文,都能聊上一天一夜。

  皇上竟然要将此人引薦給孟允峥?看來兩人的關系是真的十分密切。

  殿内衆人還在感慨之際,孟允峥已經反應迅速的跪下謝恩,“多謝皇上引薦。”

  “你不是有淮安先生了嗎?”

  “據臣所知,淮安先生與合江先生從未見過面。兩位都是學識淵博之人,想來都很期待見到彼此切磋探讨學問,共同尋求未知領域。若二位先生能成為書院的先生,定然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還火花?皇帝嘴角抽搐了一下,這都哪裡來的說法。

  但他本就跟合江先生說好的,孟允峥給了個台階,他就順勢下來了,“你說得倒是有幾分道理,不過到底要不要去,還要看合江先生自己的意思。”

  那邊國子監的博士快要按捺不住了,皇上您到底怎麼想的,既然跟合江先生熟悉,您倒是請到國子監來啊。